近年来,隆阳区瓦渡乡把“搬迁后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工作,走好易地扶贫搬迁“后扶路”。2021年,瓦渡乡通过实施荒田村大沙地安置点养殖小区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生活更幸福。
瓦渡乡荒田村大沙地安置点有53户搬迁户,其中三分之二的群众在搬迁前从事养殖业。安置点之前没有养殖地点,生产生活很不方便。该乡统筹规划、反复调研、整合资源,在瓦渡乡荒田村大沙地投入325万元建起以肉牛、生猪为主的易地搬迁规模化养殖小区。
瓦渡乡荒田村党总支书记杨富说:“建盖养殖小区,方便农户集中养殖,也方便村里管理。我们统一建盖后租给农户来养殖,有了收益,不仅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能帮扶老人、学生,建设基础设施,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好。”
为扎实推进养殖小区建设,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该乡从养殖小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后期农户的养殖知识培训、牲畜养殖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为农户养殖提供精细化服务。为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养殖点突出环保发展,对养殖小区的污染物进行规范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农户养殖生态化、环保化,实现人畜分离生态养殖。
记者来到安置点,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通往家家户户,安置区环境干净整洁。自从安置点有了养殖小区,村民史玉贤就种了10多亩包谷,一心想着养牛、养猪增加收入。他说:“以前没有养殖小区的时候,猪也养不成,牛也养不成,过年猪也没有,吃肉还要买。现在比以前方便多了,卫生条件也好,水电都方便。我养了9头牛、12头猪,还想多养几头增加收入。”
养殖小区新建圈舍2120平方米、水池50立方米,架设水管1000米、电线1500米,场地平整4000平方米,硬化场区道路800平方米,挡墙支砌850立方米,配套粪污处理及防疫设施。项目惠及农户53户252人。项目建成后资产归村集体所有,采取“村集体+农户”模式,圈舍按签订协议出租给安置点养殖户,租金收益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设置公益性岗位及日常维护等。
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切实让群众“搬”出了幸福,看到了希望。莽淑莲 陶江龙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