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农村厕改表面上看事情不大,但事关农民生活质量,事关农村卫生环境,事关农村民生。2017年至今,隆阳区河图街道通过街道、社区、小组三级联动,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厕所革命”,各社区主道路、干渠、田间地头旱厕全面清零,“三板一坑”的旱厕逐渐成为历史,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高。
53岁的杨光照家住河图街道河上社区,从他有记忆时起,就记得在院子角落里的旱厕,夏天处理不及时、气味大,苍蝇满院嗡嗡飞,遇到下雨,污水还会流到院子里,既不方便又不卫生。自河上社区旱厕改造实施后,杨光照家里有了崭新的抽水马桶,上厕所不仅方便,家里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家里的旱厕改冲水式厕所后,没有了成群的苍蝇蚊子,也没有了臭气熏天的气味,和以前脏乱差的露天旱厕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原来夜里上厕所,我们一般都是摸黑去。现在厕所改到家里来,电灯接上就亮了,又好又方便。” 看着改造完成后的厕所,杨光照乐得合不拢嘴。
杨光照家院子角落有一个使用多年的旱厕,由于当时周边农户家家都在使用旱厕,因此他在2012年建新房子时,并没有考虑配置水冲式卫生厕所。在此次旱厕改造中,他将楼梯下的储物间改造成卫生间,好在原来建房时他预留了下水管道,只需要在院场上开挖一个化粪池,再连接到村里的主排污管道就可以了。
厕改一小步,幸福一大步。走进河图街道河上社区的无害化厕所改造施工现场,巷子中、院落外全是忙碌的身影,挖坑的、接管子的,一派繁忙火热的景象……河上社区有7个小组,共1210户4030人,在河图街道发起的“厕所革命”秋季攻势中,他们领回了300个旱厕改造任务,占了整个街道任务数的三分之一。为了能够快速推进“厕所革命”,按时完成任务,河上社区“两委”班子立下军令状,拉开了旱厕改造的大幕。
“厕所革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为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从心底支持“厕所革命”,河上社区在宣传动员上下足了功夫。社区“两委”分别挂7个小组,全面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各项改厕任务和服务。在“厕所革命”工作中,挂村干部、社区干部、小组干部三级联动,累计入户宣传1000余人次,并积极联络外出务工人员、在校大学生等群体积极配合社区做通群众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开展“厕所革命”的积极性。
临近年底,旱厕改造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每天早饭后,村里的大喇叭就会传出社区主任张雪飞的声音,有时催工期,有时提醒大家拍照片。“各位村民,再通知一下,在改厕过程当中,要记得保存这3张照片。可能有的老百姓已经记不住了,我再跟大家说一下。第一张是旱厕没有拆除以前,第二张是化粪池安装好以后,第三张是改厕结束后卫生厕所的照片。这3张照片,用手机照好以后拿到村委会保存起来,作为下一步我们到各农户家进行验收的依据。”
根据国家“厕所革命”补助政策,改造旱厕每户农户补助资金1200元,验收合格后兑付给农户。要求农户厕改达到有墙、有顶、厕屋清洁、无臭,粪池无渗漏、无粪便暴露、无蝇蛆、粪便就地处理或适时清除处理,达到无害化卫生要求,或通过下水管道进入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排放要求,不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为了让农户顺利获得国家补助资金,河上社区“两委”严把质量关,由街道配合社区村组干部进行三监管三指导。社区干部挂片包组到各农户家中宣传动员的时候,除了指导群众按要求施工,还要监督工程进度,以及农户有没有利用改厕的时机新增违法建筑等。
在“厕所革命”监管工作中,社区通过施工进度每日一巡查、工作数据每日一上报、改厕情况每日一汇总等抓实工作进展,保障工作顺利推进。自9月20日以来,河上社区依托良好的群众基础,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工作,签署户厕改造协议355份、“厕所革命”开工129户、完工68户,三项数据均超过街道总数据的三分之一,连续15日三项进度居街道第一。
河上社区仅仅是河图街道旱厕改造的一个缩影,在街道的统一指挥下,河图街道10个社区“厕所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整个街道4163个旱厕中,通过3年“厕所革命”的开展,已完成改造2112个,在今年发起的秋季攻势中,河图街道一共要改造1000座,目前已完工700座,正在建设309座,10月底完成3112座,总完成率达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