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主任是儿童福利政策的执行者、儿童权益的守护者,更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基层儿童,隆阳区依托金鸡乡务本公益中心,在全区开展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项目,通过“专业社工+儿童主任+志愿者”的联动模式,对353个村(社区)儿童主任进行专项赋能。
精准培训赋能:专业引路点燃服务初心
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兰莲护蕾)项目(二期)紧扣隆阳区353名基层儿童主任的实际需求,通过6场沉浸式培训激活服务潜能。专业社工创新采用“案例模拟+情景实操”的培训模式,让儿童主任从“被动听课”转向“主动参与”。
培训结束后,乡镇督导员与村社儿童主任迅速响应,纷纷规划在七、八月暑期,以夏令营为实践场,将所学转化为服务儿童的实际行动。
全区联动绽彩:儿童主任书写服务新篇
353个村(社区)儿童主任化身基层服务“主心骨”,联动各方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儿童成长乐园。
河村社区、清水村、东方村等9个村(社区)在金鸡乡务本公益中心牵手下同步开启夏令营。儿童主任统筹协调,志愿者积极配合,为孩子们带来了集兴趣、创造力、研学实践、非遗体验为一体的盛宴。让孩子们在绘本世界里遨游,在故事中感受知识的温度,在指尖触摸乡土文化的脉络。同时,开设了“一对一成长陪伴”服务,用细腻关怀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灵。
芒宽乡西亚村通过“儿童主任+慈善+社工+志愿者”模式,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丰富多彩、温暖有爱的暑期体验,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有效提高困境留守儿童自我保护和自我照顾能力,更好地促进困境留守儿童成长。
蒲缥镇核桃村开展“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辖区内的留守儿童送去了贴心关怀与暖心服务,营造一个安全、温暖、有爱的成长环境,让每一颗童心都能被悉心呵护,茁壮成长。
水寨乡创新“1+1+1”志愿服务模式,由乡党委副书记担任总协调,各村儿童主任统筹落实,各服务队选择1名大学生担任组长,根据儿童需求及志愿者专业特长,精心制定了包含课业辅导、心理疏导、艺术培养等内容的“一村一策”个性化服务方案。
田心社区开设暑期公益课堂,课程设置兼顾实用性与趣味性,包含作业辅导、阅读分享、手工折纸,以及天文地理知识讲座、计算机基础课程等,打造学习、交流与成长一体的暑期乐园。
永昌街道在下辖18个社区,由儿童主任牵头开设暑期托管班,以趣味课程、特色活动提供免费托管服务,缓解辖区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假、家长犯愁”的难题,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收获成长,实现了“托”有所得、“管”有所乐。
协同破局护航:上下联动构筑服务闭环
专业社工与儿童主任互相配合,构建起破解基层服务难题的服务体系。
金鸡乡务本公益中心链接爱佑安生项目,为6个村(社区)配套400元小额启动资金,为志愿者购置意外险、采购活动物资,让服务开展无后顾之忧。
专业社工提供标准化课程框架、活动资源包及示范课视频,儿童主任则结合本村儿童年龄结构、兴趣特点调整方案,让课程更接地气、更合需求。
社工团队协助梳理活动流程、评估场地安全隐患,儿童主任负责落地执行“活动前检查、过程中看护、结束后反馈”机制,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儿童主任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发动返乡大学生、社区热心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弥补人手缺口;专业社工则通过岗前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形成“招募-培训-服务-反馈”的完整链条。
成长绽放光芒:收获尽显培训赋能价值
儿童主任的蜕变最耀眼。从过去“只会组织单一安全教育”到如今“能策划多元主题活动”,从“怕担责不敢作为”到“主动创新服务形式”。正如儿童主任姬春晓所说:“务本公益的支持让我们敢迈出第一步,原来我们能为孩子们做的,远比想象中更多。”
专业社工的付出结硕果。他们身兼“赋能者”“协调者”“风险管控者”多重角色,通过“专业社工+儿童主任+志愿者”模式,将服务半径从以往的“两三个点”拓展到如今的“十多个村庄”。深入一线的过程中,他们用“家长开放日”化解乡村家长信任顾虑,定制“家校接力接送”安全方案,推动跨村资源共享弥补志愿者缺口,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志愿者们的成长在途中。从初来时“担心讲不好课”的忐忑,到结营时“被孩子们围着喊老师”的温暖,在这段旅程中,他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收获了纯真的友谊与真诚的感激。
截至目前,这场童梦守护行动已累计动员700余名志愿者,陪伴4000余名儿童(1700余名留守儿童、500余名困境儿童)度过21474余小时的欢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