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米村驻村工作队:墙绘让乡村“靓”起来
- 索引号
- 01525702-8/20250613-00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5-06-13
清晨,薄雾还未散尽,驻村工作队员们已提着颜料桶开始勾线打底……两个月前,村里的主干道上这些灰蒙蒙的空心砖墙还是村民口中的“村容伤疤”。而今,随着一幅幅主题墙绘的落成,这里成了展示乡风文明的“露天展馆”。
干群集智“解难题”
红旗坝是隆阳区瓦马彝族白族乡谷米村位于怒江江边的一个自然村,作为今年全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点之一,村里主干道200多米的空心砖墙成了“烫手山芋”。“普通粉刷每平方要25元,整面墙刷白既费钱又单调!”村支书的叹息道出了难题。
在群众动员会上,张大姐指着自家外墙说:“江边这么多石头,能不能给这些砖头穿件花衣裳?”这句话点燃了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灵感。“我们可以局部粉刷,然后再画上画来装饰空心砖墙”,村里的驻村工作队长提出建议。
随后,驻村工作队带着笔记本挨家挨户走访,在院坝里、火塘边收集到20多条“墙绘订单”:放牛归来的大爷希望画防溺水警示,采菌能手罗大哥力推野生菌安全宣传,彝族陈大姐则想展现民族风情,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孩子们,可爱又天真的说“叔叔,你们能不能画小哪吒!”
经过群众会和调研走访,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将“村民想什么”与“村庄有什么”相结合,形成了“主题彩绘+鹅卵石画框”的空心砖墙美化方案,这样既省成本又能突出江边特色。
巧手齐心“绘新景”
方案确定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村干部请了村里会粉刷的杨大叔,在村民志愿者的帮助下,半天就刷出十面“画布”。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将江滩捡来鹅卵石筛选、清洗,一面粘上水泥浆镶在“画布”周边形成自然边框。最难的还是绘画环节,村里没人专业学过美术,请专业的美术生来画也会增加成本,只能靠驻村工作队长大学时参加艺术社团积累的绘画底子打稿。网购的丙烯颜料和画笔工具到货后,村民们时不时来围观驻村工作队在空心砖墙上演的“变形记”。
随着墙绘渐露雏形,驻村工作队的“露天画室”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场所。画“防野生菌中毒”主题时,现场的“监工”们说道:“红伞伞白杆杆的毒菌要画得再妖艳些”;画“哪吒+保护环境”主题时,“这哪吒的脚掌画小了,我们山里娃的脚板可都是宽宽的。”田间干活的大叔路过用烟杆比划着提意见,孩子们更是成为“质检员”,哪吒的每处细节都被他们一一指点……
中午烈日当头,颜料干得太快,调色必须争分夺秒;傍晚蚊虫肆虐,蹲着画底稿的队长和调色的队员们腿上被叮包。但每当听见村里的孩童围着半成品欢呼“真的画出来哪吒啦!”,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动力。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驻村工作队完成了10副大型主题墙绘。
墙绘焕新“精气神”
这种“环境整治+文化浸润”的模式,不仅让村庄有“颜值”,村民们思想和行为也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过去开群众会总说“没空”的年轻人,现在会主动询问村干部何时整治下一段巷道;曾经觉得“公家事与己无关”的村民,开始琢磨怎么把自家院落打造成“微景观”。“驻村工作队第一阶段的墙绘完成后,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乱扔垃圾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村民小组长说道。
除了墙绘,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村干部动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近三个月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动员保洁员和群众集中力量整治了50余处“脏乱差”的区域,依靠江边资源禀赋修砌了10余处鹅卵石花坛,种上了村民喜爱的三角梅;利用奇石改造了20余处不适合做墙绘的空心砖墙;通过网购在房前屋后挂上了五颜六色的风车……村里不仅“靓”了起来,村民们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思想更是“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