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城街道“十三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 索引号
- 781694964-02_A/2016-1228003
- 发文机构
- 隆阳兰城街道办事处
- 公开目录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01-29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生产率、降低废物排放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措施,依靠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共同努力,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园区和区域社会各个层次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实现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生态市的良性互动,率先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把街道辖区建设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企业与公众互动的原则。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各行其职,互相促进的制度结构,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的原则。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废物利用率、资源生产率和回用率,降低污染排放率,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逐步实现由循环不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加快实现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激励企业和人才从事科技创新,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实现企业、园区、区域社会3个层面循环经济的和谐发展。抓好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园区层面的“中循环”和区域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四)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生态市互动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生态环境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三、总体目标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企业的水耗、能耗持续下降,资源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程度显著提高,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呈现下降趋势;废弃物排放率继续下降,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明显下降,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好转趋势;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体系、法规体系、政策体系和科技体系基本形成,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基本和谐,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以通信和软件为特色的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控制、提升和改造资源消耗型产业。严格控制钢铁、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建设,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扭转传统产业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推进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强度,切实保障农产品的安全。
(二)发展循环型工业。大力促进清洁生产。通过各个渠道、利用各种资金推动清洁生产。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和宣传力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基础设施共享、污染物集中处理,实现企业生产的集约化、清洁化.
(三)发展循环型农业。加速农业污染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保障无公害食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提倡生产有机食品。加快农业生产的集约经营步伐,推进循环型农业发展。积极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和生态能源模式。大力开展畜禽养殖的生态化处理,推广秸秆还田,提倡使用有机肥,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科学规划小区建设布局,改善村容村貌和居住条件。加强对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
(四)发展循环型服务业。发展循环型宾馆、饭店,降低服务行业的物耗、能耗与水耗;建立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网络体系,通过流通促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鼓励消费绿色食品,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严格治理“餐桌污染”;积极推广建设生态住宅,鼓励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用于住宅建设和屋内装饰,倡导住房适度消费,有规划地进行房前屋后的绿化和美化;解决好各种车辆的停放、噪声和交通沿线的污染问题;鼓励使用太阳能和沼气,鼓励垃圾分拣和废物回收利用,鼓励使用节水、节电家电产品和用具。
(五)推进节水工作。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全面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做好工业企业的节水工作,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六)推进节地工作。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区的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合理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完善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七)创建循环型社会。积极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精心构筑生态人居,努力营造生态文化,大力开发生态技术,在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流通、消费与流通等各个环节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体系。积极创建节约型政府,以节约型政府建设带动节约型社区、节约型校园等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节地、节水、节能、智能化的生态居住小区。加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建设及推广工作,积极实行康居工程标准,鼓励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用于住宅建设和屋内装饰,建立并逐步完善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化、资源化管理和循环利用网络系统,倡导绿色消费,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