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城街道“十三五”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发展规划
- 索引号
- 781694964-15_B/2016-1228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兰城街道办事处
- 公开目录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02-29
一、总体目标
建立起与街道生产力同步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比较完善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广大城镇劳动者得到较为充分的就业和基本的社会保障。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公共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建立起规范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和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二、“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与区情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和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稳定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增强基金的支撑力,努力实现收支平衡。
养老保险:继续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
失业保险: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
医疗保险: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十三五”末,做到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群体进一步扩大,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
工伤、生育保险:逐步实现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认真贯彻执行《工伤保险条例》。
农村养老保险:稳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
1.创造并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就业的机制,不断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网络,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发布岗位信息、工资指导价位等服务功能的公共就业服务。
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同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全方位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2.拓展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把改革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促进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吸纳更多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灵活就业和非全日制就业,鼓励更多的劳动者从事社区服务,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
3.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认真落实体制性转轨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通过开展“定单式培训”、“转岗培训”和“创业培训”,提供社会保险补贴、职业需求信息等方式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对提供创造新就业岗位和吸纳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政府出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对有自谋职业和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同时,落实财政、信贷支持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使更多具备条件的失业人员通过创业实现再就业并走上致富之路。
4.建设多功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再就业
按照“社会化、制度化、专业化”的要求,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发展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求职登记台账和劳动力资源信息库,逐步形成包括信息发布、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管理、跟踪服务等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1.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全方位、多层次培训体系
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城镇新生劳动力、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在岗职工为培训对象,以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主要培训类型,结合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统筹安排初、中、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规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形成覆盖城、乡,涵盖初、中、高、技师职业资格等级的全方位、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2.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积极探索职业培训与劳务输出的衔接机制。努力把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服务管理融为一体,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和创业素质,增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适应劳动就业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