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子的蜕变,奏响人居环境新乐章
- 索引号
- 01525763-4/20250529-00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河图街道办事处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5-05-29
在时光的长河中,紧靠哀牢山的河图街道人居环境变革正悄然发生中。宋家坝,一个坐落于东河边上的村子,宁静的小巷,弯弯的拱桥,哗哗的流水,炊烟袅袅,黄发垂髫,这个村子在美丽乡村的道路上,正在实现华丽转身。
2018年,宋家坝33户被征地拆迁,之后的村子整体环境差,面临基础设施滞后、干群关系疏、发展动能缺失。居民们对这样的现状也是满腹怨言,可谁也没想到,一场悄然而至的变革正慢慢改变着这个村子。
破局:从“干部干群众看”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近年来,街道借力“千万工程”实施契机,将宋家坝列为“人居环境提升试点”,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主体、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短期攻坚与长效管护”三项融合,建立共创、共建、共享。“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我们住得也舒心。大家都应该出份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正在清扫门前路的宋大爷说到。
“河长+巷长+户长”形成治河、治岸、治村、治家四元协同体系,依托居民公约,推行居民“门前三管”(管卫生、绿化、秩序)“门内四包”(包污水排放有序,庭院环境有绿,孩子教育有力,家庭和睦有爱)。
污水治理也是此次变革的重点。“之前的旱厕确实味道大,家里的小孩就老是嫌弃,现在可好,厕所没有味道,干干净净的。”赵大妈眉眼藏不住的高兴。宋家坝党员、干部带头,带动居民共计拆除旱厕38座,90户居民全部实现卫生厕所,户外旱厕“旧址”变菜园、绿地。协同推进“截污纳管+生态修复”,带动居民自筹资金全区率先推动镇村“四水同收”改造,90户居民生活污水全部实现集中纳管收处。
新生:环境革命催生精神蜕变
除了环境治理,街道还注重村庄的文化建设,通过向各级各部门争取一点,挂钩领导干部指导一点,群众自行提升一点,实现庭院变茶苑、露台变餐吧、空房变车间,治理效能从“管不住”到“治得好”有序推进。
目前,社区正在深化“乡愁宋家坝”建设,通过鼓励居民将家中闲置的老物件、绿植、石材、旧砖瓦等捐献用于环境提升和小景打造,促进居民对房前屋后及院内环境进行优化提升。10户居民积极配合,由街道提供部分基础材料和技术培训,谋划发展房顶咖啡、小卖部、庭院茶馆等业态,居民正进一步从“参与者”向“受益人”转变。
如今穿行在宋家坝的巷子里,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生机,见证着干群同心书写的人居环境改善新篇章。宋家坝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村子的缩影也在慢慢扩展,带动着更多村庄的脚步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