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比枪重要”——观《为国而歌》有感

索引号
01525763-4-/2019-1220015
发文机构
隆阳区河图街道办事处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9-12-20

“信仰比枪重要”——观《为国而歌》有感

 

“国家都没了!你们还挣什么钱?吃什么饭?”这是电影《为国而歌》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发生在舞厅里,面对“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人民,聂耳发出的怒吼。

聂耳,一个有着极高音乐才华的人,在1935年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也是在这一年,聂耳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在战争年代,聂耳颠沛流离,却一直有信仰,有追求。他热爱舒伯特《小夜曲》的浪漫悠扬,也欣赏法国国歌《马赛曲》的慷慨激昂。剧作家田汉是聂耳的入党介绍人,他鼓励聂耳:你应该试着拿音乐做武器,去唤醒大众。聂耳去到人民中间,去倾听那些哀怨痛苦,去观察那些民不聊生,他坚信音乐能点燃人民的斗志,音乐能激发革命的力量,音乐能唤起沉睡的中国。电影里,张润武说,他终于明白了,信仰比枪重要。战争年代,我们需要武器来击败敌人,和平年代,我们需要武器来保护自己,但我们更需要坚定的信仰。唯有信仰,生生不息,唯有信仰,我们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聂耳,是用音乐唤醒大众的人。作为党员的一份子,他始终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你是否还记得最初握紧拳头,喊出的那句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我们没有战争,但我们要明白,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有人在负重前行。你看到的和平安定,人民幸福,是无数远离家乡的边疆战士在守卫着,是无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在努力着,是无数辛勤工作爱岗敬业的人民在奋斗着。

我们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无论经历什么,都希望你不堕信心,不失希望,像电影的主人公那样,始终记着家乡的亲人,和妈妈深深的牵挂。《南方周末》的一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敢于直面人生,感受人生波折的苦乐,经受经济周期的考验,承受社会潮汐的冲击,这不是绝世英雄小说般的故事,这是每一位用双手、用头脑为自己和家人编织幸福生活的普通人本然的生活状态。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用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双手,为国家贡献一点力量,我们不把爱国挂在嘴边,但这何尝不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于聂耳而言,是用音乐表达爱国,用音符传递精神,用曲调彰显信仰。

聂耳原名聂守信,剧中他两次提到,他一定会回到家乡云南,他最终没能守信。但他完成了他的使命,谱写出了那首燃起中华民族斗志的音乐——《义勇军进行曲》。每当听到《义勇军进行曲》,我脑海中总拂过一幅幅画面,我看到神圣庄严的五星红旗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在远离北京的边关哨卡,在书声琅琅的校园,或是在异国他邦我国的使馆上空迎风飘扬,我仿佛看到了黄河长江的滚滚波涛,听到了祖国母亲脉搏的突突心跳。为什么,我热泪盈眶?因为我对祖国爱得深沉。

供稿人:河图街道办事处   杨颖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