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办法
- 索引号
- 01525727-1-/2020-0716004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住建局
- 公开目录
- 部门文件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07-16
隆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执法
公示制度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云南省行政执法公示办法》,结合我局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通过一定载体和方式,公示行政执法人员的职责、权限、依据、程序、结果、监督方式等行政执法信息,主动向社会公开,保障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条 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三类行政执法行为中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各相关股室根据职责分工对公示内容进行梳理、汇总,报法规科审核后,统一进行公示。
第四条 行政执法公示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合法、及时、准确、便民的原则。
第二章 公示内容
第一节 事前公开内容
第五条 行政执法事前公开内容包括:
(一)执法主体。公示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内设执法股室和职责分工、管辖范围、执法区域所属执法人员姓名、职务、执法证件号码和执法范围等;
(二)执法依据。逐项公示行政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清单;
(三)执法权限。公示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职权范围;
(四)执法程序。公示行政执法的具体程序,包括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逐项制定行政执法流程图;
(五)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公示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抽查比例、抽查频次等内容;
(六)救济方式。公示管理相对人依法享有的听证权、陈述权、申辩权和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等法定权利和救济途径;
(七)监督举报。公开局办公室电话,及时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举报。
第二节 事中公示内容
第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调查取证、告知送达等执法活动时,要佩戴或出示执法证件,出具执法文书,告知行政相对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内容,并做好说明解释工作,按照规定着制式服装,佩戴执法标志;
第三节 事后公开内容
第七条 行政执法事后公开内容包括:
(一)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相对人、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处罚结果、处罚时间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等;
(二)行政检查。行政检查对象、检查依据、检查方式、检查时间、检查事项、抽查内容、存在问题以及整改情况;
第八条行政执法决定和结果,除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不予公开的一律公开。
第三章 公示载体
第九条 行政执法相关内容公示载体包括:
(一)网络平台。利用隆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示行政执法相关内容;
(二)开发新媒体。采用局微信公众号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公示行政执法相关内容;
第四章 公示程序
第一节 事前公开程序
第十条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各类行政执法流程图、行政执法服务指南,通过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具体公示,程序如下:
(一)政策法规股牵头,组织相关股室按照确定的工作分工,全面、准确梳理我局《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的职责、权限、依据、程序等事前公开内容,进行公开;
(二)政策法规股牵头,组织相关股室全面、准确梳理《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主体、依据、对象、内容、方式等须事前公开的内容,报市场监管门审核后公示;
(三)各股室负责编制各自类行政执法流程图;
(四)政策法规股负责公示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行政执法人员清单,实现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公开透明,供群众查询,随时接受监督,方便群众办事;
(五)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公开新颁布、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或机构职能调整等情况引起行政执法公示内容发生变化的,在有关规范性文件生效、废止或机构职能调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上述程序及时更新行政执法相关公示内容。
第二节 事后公开程序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事后公开程序包括:
(一)公开时限。(1)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各类行政执法决定和结果,由具体承办股室在信息形成之日起7个工作日之内公开(法律、法规、规章有具体要求的,从其规定);(2)承办股室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相关要求,对抽查结果正常的市场主体,自抽查结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由承办股室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向社会公示;
(二)公开期限。原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撤销、确认违法或者要求重新作出的,及时撤下公开的原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并由承办股室作出必要的说明。
第三节 公示机制
第十二条 公示信息的收集、整理。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各相关股室和单位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本股室和单位行政执法公示信息。
第十三条 公示信息的审核、发布。办公室将各相关股室和单位行政执法公示信息梳理汇总并审核后,按照行政执法公示程序,由各相关股室和单位对外发布和更新。
第十四条 公示信息的纠错、更正。建立行政执法公开信息反馈机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反应公示的行政执法不准确的,报送政策法规股调查核实后,以适当的方式澄清,及时更正,并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倒查责任。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推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的主要内容。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要求公示、选择性公示、更新维护不及时等问题,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