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制度

索引号
01525700-1-02_H/2015-0725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交通运输局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5-07-25

机关首问首办责任制度

一、机关首问首办是指首问首办人,根据本单位职能职责,按工作程序,对前来办事人员要求办理的事项,及时认真地予以解答、引荐、办理的制度。

二、首问人是指首次接受咨询的机关正式工作人员;首办是指首次受理业务的机关正式工作人员。

三、首问首办责任人应遵循热情主动、文明办事、服务规范、廉洁高效的原则。

四、首问首办责任人对引荐过程及接办的工作,应做到恪尽职守,不推诿、不敷衍。属于职责范围的,及时办理;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主动告知并引荐到相关部门。

五、首问首办责任人不履行职责,受到群众投诉,情况属实的,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机关公开承诺制度

一、机关公开承诺是指各级机关按照工作职能要求,对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等事项作出具体承诺,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形式,把承诺内容、监督机构、举报电话等向社会公开的制度。

二、公开承诺的内容要具体化,重点应放在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难事、急事上,放在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上。

三、对承诺事项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宣传栏等形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机关党员干部民情恳谈制度

一、机关党员干部民情恳谈是指县以上机关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制度。

二、民情恳谈工作由各级党组(党委)负责,机关党组织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三、民情恳谈主要是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具体把握四个环节。

(一)下基层。机关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党建工作联系点和扶贫挂钩点作为民情恳谈联系点,每年不少于1次。州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深入联系点或基层单位调研。

(二)知民情。以拉家常、谈心等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三)办实事。对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为群众办1—2件实事。

(四)抓落实。对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况,定期进行回访,听取意见,完善落实措施。

四、建立民情恳谈“联系卡”,记录恳谈对象的情况、恳谈的内容、落实情况,便于跟踪回访。

五、执行民情恳谈制度的情况列入机关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执行民情恳谈制度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

社会评议机关作风制度

一、社会评议机关作风是指动员组织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机关作风进行评议的制度。

二、社会评议机关作风坚持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群众参与、推动工作的原则。

三、评议内容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是否存在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政治敏锐性和大局意识不强的问题;是否存在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是否存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等问题。

(二)服务态度情况。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关心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是否存在不认真解决群众举报、投诉事项等问题。

(三)依法行政情况。是否存在违法和违规行使权力的问题;是否存在不执行制度或执行制度不严的问题;是否存在执法执纪不公、违法违纪不究等问题。

(四)工作效率情况。是否存在办事程序繁琐、推诿拖沓、承诺不兑现等问题。

(五)勤政廉政情况。是否存在政务不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不够的问题;是否存在为政不廉及空谈、浮夸、吃喝、攀比、粗暴等“五风”问题。

四、评议方法

(一)评议工作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原则由县以上机关工委(党委)具体组织实施。

(二)一般每年评议二分之一左右的机关。

(三)参与社会评议机关作风的评议人,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一般应采用科学抽样方法,在同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群众中确定。还要邀请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团体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

(四)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采取召开评议大会、座谈会、明查暗访、发放调查表、公示公告、公布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等方式进行。

五、社会评议结果报上级党委和政府,向被评议对象反馈,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