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丙麻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索引号
01525768-5-13_A/2017-1231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丙麻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通知公告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7-04-25

丙麻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丙麻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丙政发〔2017〕32号

各村委会(社区),乡直各单位:

现将《丙麻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丙麻乡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5日

丙麻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要求,确实有利于序推进《隆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隆阳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隆卫计发〔2017〕57号)和《隆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隆阳区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隆卫计发〔2017〕56号)等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快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为群众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引导合理有序就医,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守门人”作用,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中心,加快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在激励与外部支撑机制,调动全科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增强群众对签约服务的主动性,提高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水平,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主要目标。2017年,丙麻中心卫生院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与分级诊疗、医养结合试点相衔接,优先覆盖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逐步形成家庭医生与重点人群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65岁以上持证残疾老年人必须100%签约。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二、工作内容

(一)签约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二)签约服务主体。家庭医生为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我院注册的临床医师、公卫医师和乡村医生。加快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

(三)签约服务方式。

1. 实行团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主要由临床医生、公卫医生、乡村医生3人组成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院制定和明确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制度规范及成员职责分工,并定期开展绩效考核。

2. 签订服务协议。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服务责任区域,与参保人员签订为期1年的服务协议,双方约定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权利义务、信息保密等内容。签约期满后可续约或另选家庭医生团队。每位居民同期只能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人数不超过1500人。

3. 鼓励组合式签约。加强与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接,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疗专家进社区、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积极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向转诊合作关系,建立完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专门的转诊服务窗口。

(四)签约服务内容。签约服务内容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个性化健康服务。

1. 基本医疗服务。对签约服务对象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进行门诊预约和诊治。及时处置签约服务对象发生的健康救助事项,根据病情需要,为签约服务对象提供转诊服务,帮助预约上级医院专家诊疗。提供一对一的健康问题咨询。根据签约服务对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健康服务包,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和动态管理健康档案。为签约服务对象建立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补充有关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采取讲座、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方式,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和卫生科学指导。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根据签约服务对象类型和需求,以“分类服务、按需服务”为原则,为重点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协助签约服务对象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开展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3. 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以知情、自愿、自费为原则设计不同类型的服务包,具体内容根据签约对象的服务需求、医院实际服务能力、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综合确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可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现阶段首先从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入手,确定服务内容,并逐步拓展服务范围,满足居民多元化健康需求。

(五)服务包设计。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当前共制定设置6个服务包,其中,1个基本服务包(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5个补充服务包供参考使用,有偿服务包由无偿项目和收费项目组成。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包,各项签约项目收费标准随公立医院服务价格的调整进行动态调整。

(六)签约服务收费。

1. 基本服务包。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服务费。签约服务费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6元标准收取,其中,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付12元、医保基金支付12元,个人承担12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由医保个人账户支出)。

2. 补充服务包。各种类型的补充服务包中,符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群、内容和频次的,按规定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基本医疗和个性化服务项目中符合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按规定予以报销,剩余费用由居民个人承担。其中二型包(65岁以上残疾人康复服务包)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外的服务项目经费由区残联统一支付。补充服务包要按照签约服务协议中注明的“服务包”内容和相关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体现“物有所值”,提高居民的获得感。

三、保障措施

(一)着力加强签约服务组织领导。我院高度重视开展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工作职责和服务流程,按要求及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为更好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运行及开展,成立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孟继传 乡党委副书记 乡人民政府乡长

副组长:宋海云 乡党委副书记

赵 标 丙麻中心卫生院院长

成 员:普丽娜 丙麻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杨晓君 丙麻中心卫生院医疗科科长

王显荣 丙麻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科长

杨国军 新南村支书 主任

钏国良 老南村支书 主任

普 周 太和社区支书

瞿振华 小寨村支书

周玉海 回龙村支书 主任

普 全 阿贡田村支书 主任

张海鹏 丙麻社区总支书记

胡义武 秀岭村总支书记

杨光辉 上庙村总支书记

胡新光 稳鱼村总支书记

李廷伟 河新村总支书记 主任

王 薇 白玉村总支书记

张相锜 迭水村总支书记

禹国龙 河西村总支书记 主任

蒋建华 奎阁村总支书记

普 兴 新南村卫生室主任

赵加文 老南村卫生室主任

杨应芳 太和社区卫生室主任

张洪燕 小寨村卫生室主任

普国华 回龙村卫生室主任

周文强 阿贡田村卫生室主任

杨 勇 丙麻社区卫生室主任

董建洪 秀岭村卫生室主任

赵永武 上庙村卫生室主任

王仕春 稳鱼村卫生室主任

杨连光 河新村卫生室主任

施银仙 白玉村卫生室主任

张丽君 迭水村卫生室主任

张国升 河西村卫生室主任

熊美莲 奎阁村卫生室主任

下设分级诊疗办公室在医疗科,由赵标兼任办公室主任,普丽娜、杨晓君、王显荣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根据辖区总人口数,组成以全科医生、临床医师、公共卫生医师为主体,乡村医生参与的原则,成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

(二)构建顺畅的双向转诊通道。为实现我院与区级、市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根据《隆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隆阳区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隆卫计发〔2017〕56号)精神,2017年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我院与区级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协议双方明确了转诊流程以及双方责任义务,确保双向转诊通道顺畅有效,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及医疗质量和安全。

(三)完善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配药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处方政策。对病情稳定、依从性较好、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签约患者,可一次性开具治疗性药物不超过2个月的药量。

建立药品使用联动机制。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病情的用药需求,对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的签约居民,如其确需延续上级医疗机构长期用药医嘱以维持治疗的,在回到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时,家庭医生可根据上级医院用药医嘱开具相同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上述药品实行零差率,形成“基本+补充”的药品使用联动机制。

(四)加强我院卫生队伍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特岗招聘、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对取得全科医学职称资格的,优先聘用。

(五)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综合考虑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包括签约服务在内的绩效考核情况、事业发展等因素,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使家庭医生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等合理提高收入,增强开展签约服务积极性。

(六)完善综合激励政策。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重点向全科医生、妇产科、儿科医生倾斜,增强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将签约服务评价考核结果作为有关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对成绩突出的家庭医生及其团队,给予表彰奖励,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七)加强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建立以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为核心的签约服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实施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开展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并与医保支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以及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群众反映意见突出的签约团队,建立相应惩处机制。

(八)加强技术支持。整合资源,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等,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支撑。

四、监督管理

(一)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以签约居民为主体的反馈评价体系,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反馈评价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和居民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的重要参考。

(二)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构建完善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签约居民健康电子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报告等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远程医疗、即时通信等方式,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家庭医生的技术交流。通过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方式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交流平台,为信息咨询、互动交流、患者反馈、健康管理等提供便利。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和健康信息收集等服务。

(三)加强督导评估。建立定期调研督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关监测、评估、培训等工作。

(四)做好舆论宣传。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以发放资料、播放宣传片、举办讲座、现场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点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方便、优惠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好处,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医疗卫生资源,自觉接受签约服务。大力宣传家庭医生先进典型,增强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信任、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