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照片,一个青春
- 索引号
- 01525689-3 -/2019-041201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公安分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9-04-12
昨日满头青丝,热血男儿为人民服务。
今朝双鬓霜白,皆因岁月无情催人老。
在这个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四月,足足奋斗了40个春秋的龙叔,迎来了退休的日子。龙叔原名杨安龙,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革命,回首他这一生的经历,真是不同凡响。
新中国第一批“缉毒警”
1978年8月,龙叔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1982年6月,龙叔从部队转业踏进公安局的大门,实现了人生梦寐以求的夙愿。第一次直面庄严的警徽宣誓、第一次亲密触摸崭新的警服,都让他激动得双手颤抖。龙叔暗暗下定决心,不论前方是鲜花还是荆棘,都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只因为那闪闪发光的警徽。
如果说,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那么缉毒警察就是行走在刀尖上的“舞者”。20世纪80年代,龙叔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缉毒警察。按照当时“一线堵、二线查、三线截”的部署要求,龙叔和同事们长年累月在沙坝开展查缉。毒贩异常狡猾,利用工艺品、电器、咖啡饮料、车轮胎等物品藏毒都是小儿科,面对层出不穷的花样,龙叔一次又一次与危险擦肩而过。有一次,龙叔在对一辆从保山开往昆明的客车例行检查时,一名男子显得尤为紧张。正准备搜身检查时,该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匕首刺向龙叔,说时迟,那时快,龙叔一个漂亮的空手夺白刃,迅速将其制服。
多少黎明,伴着旭日徜徉;
多少黄昏,身随华灯初上;
一身汗水,两脚泥浆,奔赴于各个山村小巷。
一双军用“黄胶鞋”
1984年,龙叔升任杨柳派出所所长。杨柳距离保山40公里山路,当时条件艰苦,山高路远没有交通工具。如果有会议在保山召开,龙叔必须提前一天出发,每小时走5公里,至少8个小时才能到保山,开完会又要走回去,一双军用“黄胶鞋”鞋底都磨平了。那时,龙叔和同事上门走访、调解纠纷,都是自带粮食,和老百姓家里借个火就一起吃上了,大家一同围坐在炉火旁,和乡亲们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感情。三十年已经过去了,在杨柳人民心中依然记得曾经的 “杨所长”。
有一年夏天的夜里,外面下着暴雨,龙叔正准备睡觉,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龙叔打开门,只见一位彝族大叔站在门口,用生硬的汉语说:“杨所长,我的牛不见了。”在那个年代,一头牛对山区人来说就是家里的全部财产。龙叔立即叫上乡干部,拿上手电筒与彝族大叔钻进了茫茫雨夜之中。这晚,他们不知道爬过了几座山,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经过一夜的查找,还是没有找到牛。第二天,龙叔和乡干部在周边挨家挨户询问未果,大家都非常失望,龙叔却始终没有放弃,继续上山寻找,下午5点,终于在一条山沟发现了走失的牛。看到失而复得的牛,彝族大叔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拉着龙叔的手,久久不愿放下。
第一台“计算机”
1988年12月,龙叔调至原保山县公安局治安科。当时正赶上第一批人口数字身份证办理,龙叔主动请缨到省公安厅培训计算机应用知识,回到局里又承担起全局的培训任务。当时分局购买了第一台台式计算机,龙叔就是用这台计算机,将数以万计手工填写的身份信息一条一条地录入微机管理。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种精神贯穿岁月,一脉相承。这一路走来,龙叔见证了中国从贫穷落后到现如今繁荣富强,也为公安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整个青春。身为一名人民警察,退休,意味着要告别走街串巷、巡逻站岗、值班执勤、抓捕罪犯、调解纠纷的日子;告别错综复杂的各种案子;告别那些朝夕相处亲如家人的同事……但他的精神我们将继续传承。
谁不是这样,孩提时光,虽粗布少粮,却也天真烂漫;直至中年,青春勃发,热血沸腾志气高;人到晚年,人生花季已过,虽知遥路艰难,却也征程奋赶,踏实苦干,迎来桃李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