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街乡国土资源所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

索引号
01525766-9-05_Z/2018-0225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辛街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7-02-20

辛街乡国土资源所2017年度地质灾害      

防灾减灾方案  

 

为全面切实做好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保山市人为地质灾害管理办法》,结合辛街乡实际,特编制2017年度辛街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  

2016年辛街乡共发生地质灾害5起,引发地质灾害的诱因是:汛期降水明显偏多,强降雨造成地质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类活动活动造成的诱发因素,主要表现在开山修路、挖渠引水、开坡建房等活动对斜坡的破坏,同时因矿山活动(滑坡、裂缝、塌陷)而引发个别地质灾害。  

一、2017年辛街乡灾害分布及防测重点  

(一)预测的主要依据  

1、降雨量:据保山市隆阳区气象局气象资料,隆阳区境内年平均降雨量约1053.2mm,最大降雨量1368.3mm,最小降雨量729.3mm,日最大降雨量为99.2mm(1995-2004年)。受保山市隆阳区特殊地形及特殊气候类型的影响,6-10月为集中降雨期,降雨量占全年80%。汛期极可能出现连雨天气和局部大到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2、地震:近年来,全球板块地质构造处于活跃期,地震频繁。隆阳区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冲撞带结合部,境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发生地震的机率和频度较高。势必加剧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危险性并可能产生新的隐患。  

3.地质环境:结合辛街乡为多山地区、境内群山起伏、地形切割较大、松散岩层分布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地质环境十分脆弱,近几年来城乡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乡镇建设发展迅猛,乡村公路建设等开发项目日益增多,客观上造成植被的破坏,增加了高陡边坡和废渣弃土的数量,将不断出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二)各村委会主要灾害的分布及预防、监测重点  

1、阿今村委会:中寨、上寨组滑坡  

2、杜家村委会:山脚组滑坡  

3、小田坝村:小田坝四组、茨桐洼组滑坡  

4、大官市村:小寨子34组、大寨子7-10组滑坡  

5、邵家山村:陈家3组、粪箕坑组滑坡  

6、龙洞村:龙洞组、山脚组、官家组滑坡  

7、尖山村:1、2、3组、刘家水井组滑坡、1组  

8、下庄村:黄土坡组滑坡  

9、汪宣村:小秀林组滑坡  

10、辛街村:三条沟组滑坡  

(三)矿山地质灾害  

主要集中在未按安全规定设置坡高、坡角和未按规定分台阶开采的存在高陡边坡的露天矿山企业,发生坍塌、冒顶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有大官市采石致滑坡,阿今上寨村煤厂、石场滑坡等。  

(四)主要公路地质灾害预测  

1、大保高速公路沿线地貌多为大、中、小山深切割陡坡地貌,地质结构破碎、疏软,虽然大部份进行了边坡支护,但局部未支护地段仍可能产生坍塌。   

2320国道多数地段为强风化砂岩、花岗岩,结构极为松散,高边坡路段比比皆是,高陡边坡无支护,易产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3、云保路沿线多数地段地形陡峭,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破碎,存在多处滑坡崩塌隐患,汛期仍会有部分坍塌。  

4、辛街-下庄-水眼-尖山、辛街-阿今-龙洞-尖山、辛街-马鹿塘-邵家山-大官市-小田坝等乡村公路两侧高陡边坡防护工程简陋,汛期产生滑坡、坍塌的可能性大。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预警预报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认真推行“村组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行动”,推进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社会化。各村委会、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群防工作,对经常或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和危险区,要严密监测并及时预报,建立预警系统,落实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包括监测、报警、人员疏散路线,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防患于未然。完善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确定隐患点责任人,隐患点责任人为村组负责人。要对辖区或管理责任区内已确认的灾害隐患点落实监测责任人及具体执行监测任务的监测负责人。监测负责人要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素质且具有通讯工具的人担当,对选定的监测人员,要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填写防灾工作明白卡,使其明白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根据辖区或管理责任区内存在隐患的具体情况,详细制定并严格执行“四项制度”,保证采取“三条措施”。  

“四项制度”  

(1)层层负责制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需要政府及有关单位层层负责,村组要针对责任区内的每个隐患点落实监测责任人及监测负责人。  

(2)汛期值班制度:在汛期村组监测人员要明确值班地点、联系电话,上、下联系人,保证通讯畅通,无通讯网络的监测点要设法配备无线通讯设备,保证每天的信息沟通、反馈。  

(3)险情巡查制度:对已知隐患点,监测负责人汛期要轮流值班,24小时进行险情巡查,主要观测异常降雨、地面开裂、土体蠕动、树干倾斜、山洪暴涨、异常惊响等灾害前兆和诱发因素,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临灾前兆立即报警,转移群众至安全地带;对客观上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人口居住区附近地域,每个自然村要确定一至二名巡查人员在汛期进行定期巡查,发现新隐患要及时采取监测措施并向上级政府组织和国土资源部门报告。  

(4)灾情速报制度:包括灾前的紧急情况报告和发灾后的情况速报两方面。发现临灾前兆或异常,要在第一时间报警,迅速转移群众,并尽快向上级和国土资源部门报告。一旦灾害发生,责任人、村民要尽快逐级上报,对灾情(包括灾害规模、诱发因素、伤亡数字、财产损失等)要尽量准确。村组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立即向乡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报告,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办公室电话2876012、2876016,组长:张小波,副组长:赵建彪  

“三条措施”  

(1)简易观测措施:灾害隐患点要建立简易观测设施,进行定期观测记录。地裂缝两侧钉桩做裂距和落距变化观测;泥石流沟做降雨、沟水水位、泥位和流速观测。按要求做好记录,妥善保存记录资料,以便检查和分析研究,判断危险程度。  

(2)灾前预警措施: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监测负责人要立即上报,并发出警报。对群测群防点要配备警报器材、确定警报信号,让群众熟悉了解信号能及时作出反应。  

(3)紧急避让措施:对每个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隐患点,都要制定出迅速有效的避让措施和撤离路线、场所,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安全撤离。要填写发放避险明白卡给每户受威胁的群众,使之明白了解听到报警信号后的撤离路线、避灾场所,必要时可进行演习。  

(二)做好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确认。各村委会、各部门应对辖区和管理职责区内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完全掌握监控,在此基础上对其它大于25°的危险性边坡及有松散物源且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靠近人口居住区、重要设施的地方)做排查,并在汛期中布置专人进行经常性的巡查,确定有无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乡政府及国土资源所及时汇报。  

各村委会要充分发动群众,在汛期中对自身居住环境加强巡查,特别是位于或靠近山坡、沟谷的村小组要保持警惕经常巡查。要特别重视学校等人员高度集中地的巡查、监控工作,布置专人负责。一些规模和危害程度较低,未能列入区级群测群防网的地质灾害隐患,应列入乡镇级群测群防网络。  

巡查工作是及时发现隐患、有效化解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各村、组要将确定的巡查区域及巡查负责人在年度防灾减灾方案中明确。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每天将辖区内的地质灾害信息向国土资源局汇报,并按要求填表做记录,资料归档妥善保存。  

(三)严格搞好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的监管和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委会、各部门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对辖区内隐患点加强监管。对已经形成的人为地质灾害隐患,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责令责任单位和个人限期治理,消除隐患。要及早对尚未治理或治理未完善的灾害隐患完成治理,对拒不治理和治理不及时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损失的单位,将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进行处罚,达到刑事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处理。对汛期前来不及完成治理的隐患要实施严密监测并采取设置警示牌、隔离带或封闭措施,禁止人畜接近危险地带。各村委会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采矿权人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方案和整治措施,尤其是要保证尾矿、废渣堆放点的安全和采场边坡的安全性,尽量避免或减少因暴雨引发矿渣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加大投入,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  

各村、组对管理责任区内各隐患点安排专项资金积极治理并投入监测设施、报警器材及对监测人员的补贴。切实对每个灾害隐患点建立观测设施、配备报警器材,、监测人员、确保监测预警和巡查工作落到实处,经检查未建立观测设施未配备报警器材的、监测和巡查无记录的村组,将取消补助经费,并通报批评。  

(五)继续抓好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工作。保山电视台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各村委会、各部门要关注预报。预报等级分为5级:1级为可能性很小;2级为可能性较小;3级为可能性较大;4级为可能性大;5级为可能性很大。同时将提示重点危险隐患点,各相关村组要加强对重点危险隐患点监测工作的检查、督导。此外,遇有灾害性天气,还将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监测人员手中。受泥石流威胁的地方要建立雨量自动或简易观测站,摸索确定当地泥石流爆发的降雨量临界值,及时捕捉灾害天气及时预警。  

(六)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执法力度。各村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基层群众参与群测群防工作的积极性和防灾意识。要给群众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和“避让卡”,让群众真正明白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和避让卡上的内容,一旦发生灾害能从安全道路撤离,做到有效预报和成功避让。各村委会、各部门要向群众、单位职工及施工人员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科普知识,防灾、避灾常识,破除封建迷信,使广大群众了解正确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并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意义的认识,增强防灾法治意识。同时要严格控制破坏环境的开发项目,坚持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于村镇建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的工程建设项目及其它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选址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配套的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各村委会、各部门要督促各村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对私自挖砂取土采石行为加以禁止,加强监管,发现及时举报,防止因私挖滥采导致伤亡事件的发生。  

(七)积极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各村委会、各部门要积极组织辖区或责任区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施工单位开展针对地质灾害的预警、紧急避险应急演练,使广大干部群众熟悉预警信号、预定的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临灾应对能力,树立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科学的防灾常识。  

三、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确定的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员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张小波   乡长  

副组长:赵建彪   副乡长  

徐雪山   副乡长、派出所所长  

朱春亮   武装部部长  

成  员:邱艳芹   国土资源所所长  

杨明梅   财政所所长  

        胡学斌   乡农科站站长  

        赵唯黎   乡水管站站长  

        张  菁   中心卫生院院长  

宋炳福   乡民政办主任  

张洪泽   统计站站长  

段应铭   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  

李朝军   乡公路管理所所长  

二、联络员  

阿  今     杨国昌   阿今村党总支书记  

杜  家     杨存熊   杜家村党总支书记  

小田坝     王凤高   小田坝村党总支书记  

大官市     严朝龙   大官市村党总支书记  

邵家山     邵国奇   邵家山村党支部书记  

龙  洞     蒋国显   龙洞村党总支书记  

尖  山     赵建彪   尖山村党总支书记  

下  庄     张洪国   下庄村党总支书记  

汪  宣     秦国发   汪宣村党总支书记  

辛  街     杨永明   辛街村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