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攻坚故事(董再娟)
- 索引号
- 01525771-4-/2020-1128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瓦窑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11-28
我的脱贫攻坚故事
董再娟
我叫董再娟,1974年8月生,是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的一名干部,2020年4月28日我被派驻到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中和村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70版的我本来就是农村孩子,加之我有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经验,对于农村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我还有一些担心的,面对责任和担当,我没有后退。
俗话说脚是丈量民情的最好工具,来到村里的第一天,支书、主任、副主任就带着我在中和村地块内实地调查工业大麻种植地块,当天就走了大半个中和村区域,了解了中和村内的两个采矿企业,可为中和村民解决本地务工岗位;第二天瓦窑镇镇民政办李主任一行到我们村走访低保户,我一户一户的记录,一户一户地了解;第三天支书带着我到贫困户李桂芳家协调邻里两家人因为阴沟引发的纠纷,通过调解两家人化解了矛盾和睦为邻;第四天和监委会主任小组长一起检查村庄村容保洁;再后来与村两委到走访家庭有突发事项农户、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入户核查工作、脱贫攻坚普查入户工作、到家家户户做殡葬改革工作……,就这样渐渐地用脚踏遍了中和村的家家户户,每一个角角落落、每一条大路小巷都留下我们的忙碌身影,与老百姓话家常、聊民情、聊生活,感受群众的疾苦冷暖,感受到了基层人民群众对党的好政策的拥护。脱贫攻坚就是要为贫困户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要急贫困户所急,解贫困户所难,让党的好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几个月下来,对整村的村情有了清楚的认识,渐渐融入群众,在村子里老人家紧紧攥着我的手,小朋友高兴地喊我“太太”(奶奶的意思)你好,大家都会叫你去家里玩、去家里吃饭,能被群众认可,我内心是开心的。
中和村属非贫困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与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接壤,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50米,下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014年末407户1534人,2019年末398户1617人。耕地面积1100亩,林地面积9600亩。种植主要以核桃、包谷为主;养殖主要以生猪、肉牛、黑山羊、家禽为主。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513人,已脱贫117户503人,未脱贫户4户11人。
面对中和村产业发展单一、发展难度大,地力位置坡度大,人均耕地少、土地收成少现状,我通过多方面协调,为中和村争取了32万元的机耕路修建经费,目前正在实施中,群众积极性非常高,家家户户派出代表和我们上山规划机耕路开挖路线,积极筹工筹劳,为了尽量减少对农户地块的占用,村两委想尽了办法,通过架桥、改沟、埋管道等各种方法,减少农户损失、争取群众利益最大化,真正的群众利益无小事,机耕路修通以后可以为全村四百多户一千多人带来世世代代的实惠,收粮食运化肥告别人挑马驼,解决村的山路难行和物产流通难问题,也为后续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2020年度实施隆阳区绿色食品牌“隆阳乡耕”消费扶贫乌骨鸡代养殖项目,乌骨鸡代养殖主要模式为村民免费发放乌骨鸡,农户按照有关要求进行饲养,乌骨鸡开始产蛋以后,对农户饲养的乌骨鸡蛋按照每一羽鸡50枚的标准,回收价格为1元/枚,解决了前期投入成本,为农户稳定增加收入。积极参与中和村壮大集体经济和村庄人居环境的建设,参与了竹鼠养殖、村庄路灯亮化、垃圾清运制度建立、垃圾焚烧炉建设、中和村上寨自然村为民服务站的建造、入户道路硬化、危房改造、2020年贫困对象动态调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等等工作。
本着“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项目”的政策,积极引导,通过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单位精准施策,一户一方案、发展产业、稳岗保就业、后续帮扶措施各项等,2019年度未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的4户13人贫困户全部稳定达标退出贫困,8户边缘易致贫户和5户脱贫不稳定户的全部消除贫困风险。如今中和村2020年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均达5000元以上,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达到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安全。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实现群众住有所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均达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要求;义务教育没有因贫失学、辍学和因学返贫的情况;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做到应保尽保,符合条件的享受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实施2019年巩固提升人畜饮水项目1件,投资210万元,覆盖了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全村人口饮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都达到规定标准;全村已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6个村民小组均通380伏三相动力电,通电率100%。广播电视覆盖达100%,主要以村村通、户户通、广电网络为主。村委会、卫生室、小学均已连通网络宽带,接入端为中国移动和电信公司,手机4G网络信号全覆盖。村内有标准化卫生室和合格乡村医生2名。有综合性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1个200㎡。
听到昔日困难群众绽放了笑脸感恩地对我们说:“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习近平总书记好、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现在的幸福日子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被他们句句真挚的话语和眼神所打动,所有的艰辛都化为乌有了,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仿佛看到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