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思考(徐国卿)
- 索引号
- 01525771-4-/2020-1027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瓦窑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10-27
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思考
徐国卿
近年來,随着山区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收入增长、农民脱贫、民生改善,通过分析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浅谈一点心得。
一、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隆阳山区地形复杂,农业发展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制约严重,农业科技在山区推广缓慢,导致现代农业发展比较滞后,传统农业所占比例较大,部分地区还处在传统农耕阶段。
在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中,种植业和养殖业因为缺少协调性、规划性,造成了畜禽粪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没有实现对废料的可循环利用。
(二)山区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山区农村受地理位置影响,基础设施数量少、水利设施损毁后恢复困难、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农业生产大部分仍停留在“靠天吃饭、等水浇地”的状态,交通设施不足,种植、收取、销售等问题仍困扰着村民。
2.农业科技推广滞后
农业科技推广滞后主要是因为山区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村的基础建设差,不便及时获取信息。
3.农业收入较低
山区农村由于受地理位置、农民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基本维持着传统的耕作种植模式,生产模式单一、增收渠道单一,多数家庭仅仅依靠种养殖维持温饱,户均纯收入不足1万元,主要收入依靠外出务工。
4.生态环境遭破坏
山区农村以山地为主,耕种面积少,不少地区为了发展种植业,乱砍滥伐,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严重生态问题,对土地胡乱征用,造成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粮食产量减少,没有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5.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困境难破
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虽然有利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农村的长效发展。因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也导致家庭矛盾问题、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老人赡养问题日益凸显,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6.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村集体经济薄弱。
二、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山区农村问题,首先就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后续维护及管理,充分发挥最大效益。
(二)智力帮扶,开阔视野
大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倡“走出去”学习参观外地致富先进经验和做法,解放农民传统思想,开阔视野,培养农民劳动致富意识。
(三)培养致富能手,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将外地致富能手“请进来”,综合培养适应本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实用技术,不走过场,不做样子,实实在在培养一批致富能手、行业带头人,拓宽致富渠道,提高致富本领,加快致富步伐。引进和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引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走进农村,发挥他们的才干,为山区发展做出贡献,鼓励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本地、本村产业发展。
(四)合理规划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立足本地、本村资源优势,在抓好基础粮食生产的同时,深度开发本地资源,根据实际种植中药材、花卉苗木、食用菌、山野菜等产品,还可根据实际,适度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产业,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加快增收步伐。
(五)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当前所要做的就是找出两者之间矛盾的立足点,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搞生态绿色的经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坚持资源合理开发,走高效能、低消耗、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和谐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山区农村经济想要发展好,走上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坚持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山区农村的经济要坚持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分步骤实施,抓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