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攻坚故事(番俊元)
- 索引号
- 01525771-4-/2020-1026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瓦窑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10-26
我的脱贫攻坚故事
——瓦窑镇大浪坝村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队员 番俊元
2018年3月4日,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大学生村官来到瓦窑镇大浪坝村,内心带有些许激动。从2015年毕业以来投入农村基层第一线,在板桥镇秋山村任大学生村官以来,我告诉我自己,身处基层,无论事情再多,再繁琐,也要保持一颗为群众谋实事的初心,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汗水来践行共产党员承诺。
大浪坝村位于瓦窑镇南边,距离瓦窑32公里,2018年末村总人口244户87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户218人。2018年时,仍有46户206人未脱贫,占总人口的23.49%,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可见任务之艰巨,到村以后,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每月遍访贫困户,每季度遍访所有农户,为的就是掌握所有农户家庭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建档立卡户摆脱贫困的同时,防止已脱贫户返贫,一般农户致贫,存在致贫风险的针对其家庭情况按照上级政策指示,帮助消除致贫、返贫风险。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现在回想起来,一年半的时间过得真快,内心却说不出来的难过。在村的时间,我每天记录民情日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在日记本里,为的就是以后回想起自己曾参与到的这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伟大的扶贫战斗中,是一件让我觉得自豪和开心的事。
一年来,我们大浪坝村的工作队员严格按照驻村工作队工作职责开展各项工作,走村入户、遍访、分析短板、核查收入短板,参与配合村委会各项工作开展,帮助建档立卡户创业贷款发展养殖业,协调爱心企业到村捐款,捐物。各项工作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值得开心的是,2018年底46户198人实现脱贫,剩余3户12人于2020年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可以脱贫。至此,全村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村委会各项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当做头等大事来抓。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恰时刚好又是农民工务工返乡的人群集中时期,大年初三我们就返回驻村岗位,协助村委会开展疫情防控,返乡人员识别、设卡、入户体温检测,防控知识宣传等,把责任转化为防控举措,亮出党员身份让我来担当,时刻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助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为创造村民收入,我们严格按照就业组织化务工开展劳动力筛查,务工就业信息采集,联系外出务工人员,为群众就业务工出谋划策,牵线搭桥。积极按照产业组织化要求,发展工业大麻种植,合作社能繁母牛养殖,蚕桑种植,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抓实短板销号和档案管理,精准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一月一分析、一月一推进、一月一对账、一月一销号、一月一通报制度,实现社区住房短板、庭院硬化短板清零。并按照一项目一档案、一档案一清单整理村档、户档,做到账实相符,为下一步脱贫攻坚检查、验收奠定坚实基础。
“要想富,先修路”。2018年前,大浪坝村通往山田自然村两个村民小组的路只有一条泥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群众意见极大,为了打破闭塞,解决群众出行及农产品外运问题,经驻村工作队积极与易地搬迁安置办多次沟通联系,争取到了项目并于今年4月份开工、7月份完工建成了大浪坝村至山田自然村道路硬化。“致富路”的修通,标志着山田自然村的两个组、72户300多名村民正式告别了出行难、难出行的时代,彻底结束了当地“雨天不能行、一走两脚泥、农产品出不去、日用品难进来”的历史,极大改善了当地出行条件和农产品运输能力。
脱贫攻坚要主动俯下身子。大浪坝村以前常年缺水,农户家中存在间歇性供水的情况。2019年又遭遇旱情,5月24日,为保障大浪坝村委会日常用水,番俊元骑三轮摩托到干沟组取水,途中刹车失灵侧翻到路边壕沟,导致其右手划开10厘米长的两道口子,紧急送往老营卫生院处理后又回到工作岗位。第二天执意同村委会开展能繁母牛购牛工作,带领建档立卡户到板桥镇阿家村购买能繁母牛,他说道“心系群众,就要认真负责,不能漏过每一个工作细节”。
脱贫攻坚要主动挑起担子。 2018年5月30日夜,倾盆大雨。大浪坝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心系大浪坝村委会干沟小组低保户杨在群家生活以及财产安危,驱车前往其家中查看情况。车行半路遇塌方,弃车步行,道路泥泞,四十分钟后抵杨在群家,时值夜十一点,已全身湿透。见杨在群新搭建的临时住房投射出微亮的灯光,没有异常情况,才把悬着的心放下。杨在群是低保户,住房年久失修,已是危房,一家4口人蜗居在不足40平方米的危房中。能有一间安全稳固宽敞的房屋是他一辈子的心愿。母亲84岁,视力弱,行动不便,且刚做完手术回家,户主杨在群配偶多年卧床,丧失劳动力,儿子在读初二。全家生活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多年贫穷的生活使得这位中年汉子显的木讷,目光呆滞。这是番俊元第三次到访杨在群家。第一次到杨在群家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特别是危房改造和重建政策时,他听得很认真,但他了解到需要自筹3万元的资金时,满是希望且兴奋的脸立刻灰暗了许多,眼神暗淡下来。3万元,对这样一个家庭,无疑是个大数目。一时间根本无法筹齐,就在他要放弃是,番俊元想到,可以给予他鼓励和帮助,多次联系信用社,说服他哥哥一家向信用社担保,经过多次交涉,信用社同意发放低息贷款。看着已经建起的地基,杨在群再次充满了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的劲头更加充足,每天跟着施工队打工,每天有150元的收入。在交谈过程中,杨在群说道,我盖自己的房子,他们还发给我工资,照这样的话,不出两年我就能还完贷款,还有盈余了,党和国家在政策真好。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番俊元同志负责更多的是各种表册的汇总上报,以及档案的收集和管理等工作,所以对他来说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档案的整理对他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验,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他明白在档案的整理过程中在必须加大收集力度,重视对精准扶贫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把与精准扶贫密切相关的各类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做到不遗漏、不流失。档案的整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整理好,必须耐住性子,必须形成常态化机制,制定好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在验收的时候合格。
番俊元同志在脱贫攻坚中,尽心尽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克服工作和家庭的种种困难,时刻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用实干取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于2019年和2020年在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大会中,被党员投票为优秀共产党员。
他说道“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一步,是整烁中外,彪炳史册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普通的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要为能够参与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事业而感到自豪,用心去做事情,才能恰如其分,有的放矢,才能体现出精准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