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攻坚故事(陈德华)

索引号
01525771-4-/2020-1026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瓦窑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0-10-26

我的脱贫攻坚故事

——隆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驻瓦窑镇大浪坝村工作队队长 陈德华

根据区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隆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陈德华同志被派驻到瓦窑镇大浪坝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自驻村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陈德华同志以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工作要求,为百姓谋利致富的工作目标,尽职守则、吃苦耐劳、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到各级各部门、爱心企业的项目和资金帮扶,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瓦窑镇大浪坝村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工作成绩得到了瓦窑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当地群众的认可。

变成干 将责任扛在肩上

大浪坝,听名就觉水草丰美,可缺水问题大大阻碍了这片土地上的农耕生产。位于瓦窑镇南边32公里的大浪坝,2014年精准识别为深度贫困村,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而耕地面积仅有五百多亩的山区村庄,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19户910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浪坝村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困难,要想带领村子脱贫致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村民除了外出务工外,只能靠种玉米和核桃获得收入,对于缺水的大浪坝来说,群众收入并不可观。山田自然村的两个村民小组主要干道没有硬化,群众出行比较困难,各村民小组也没有活动室,开会只能在路边进行,要是赶上晚上开会还得点火把照明。人居环境极差,垃圾桶及垃圾清运工具等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处理垃圾相当困难,再加之大多数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垃圾乱扔现象较为突出,村内主要道路侧边垃圾遍地现象屡见不鲜。村委员会更是寒酸,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就连村原支书和主任也因不能胜任工作,主动申请辞去职务。

化作根 引来“致富活水”

在日常工作中,陈德华同志带领工作队员紧密配合村“两委”将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最大的任务来抓,产业扶贫是有效又长久的扶贫方式,帮贫困山区谋出路,谋产业,既能帮助贫困户收入稳定增长,又能带领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经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多番讨论,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根据实际情况把蚕桑产业发展作为产业发展工作的重点,并通过逐次召开户长会进行政策宣传,走访入户,调动贫困户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大浪坝村村民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号召下,村民们同心协力,加速将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陆续开展了

泡核桃产业、蚕桑产业、朝天椒种植、工业大麻种植,“合作社+农户”的肉牛养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增加群众收入。

“要想富,先修路”。陈德华到任前,大浪坝村通往山田自然村两个村民小组的路只有一条泥土路,交通极其不便,为了打破闭塞,解决群众出行及农产品外运问题,陈德华向单位主要领导报告并积极与易地搬迁安置办多次沟通联系,争取到了项目并于今年4月份开工、7月份完工建成了大浪坝村至山田自然村道路硬化。“致富路”的修通,标志着山田自然村的两个组、72户300多名村民正式告别了出行难、难出行的时代,彻底结束了当地“雨天不能行、一走两脚泥、农产品出不去、日用品难进来”的历史,极大改善了当地出行条件和农产品运输能力。

展开叶 为村民遮风挡雨

驻村以来,陈德华同志坚持以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为宗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一是面对村办公场所陈旧老化,原来破旧不堪的村级活动场所现在已焕然一新,置办了新的办公桌椅,新建了便民服务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村级活动场所硬件设施条件好了,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提升,村干部实现统一集中办公,方便了群众办事,深受群众欢迎。大浪坝村级活动场所于2019年1月完工,办公设施设备缺乏,联系爱心企业捐赠了价值5万余元的办公桌椅;干沟小组由于没有活动室,每逢召开户长会时,只能站在路边进行,向区民政局协调争取了10万元建设活动室并配备了桌椅;因大浪坝没有路灯,村民出行不便,向区工信局协调争取了价值9万余元的太阳能路灯。二是帮助改善村容村貌。面对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建了一个垃圾池并配备了一名清洁员、垃圾桶、垃圾清运三轮车,让每个小组有固定的地点进行丢放和清运并有固定的人对垃圾进行销毁。协调了500株银杏树苗、300株马蹄荷、100株含笑、100株樱桃苗在入村道路沿线种植,为村上增添了勃勃生机。三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陈德华同志在走访发现干沟组有户低保户,户主爱人患有精神病,久拖未治,掌握这一情况后迅速协调联系了第三人民医院的专家并亲自将其病人送到医院就医,同时协调联系市红十字会帮助筹措资金为其保障医疗保险报销后自行承担的费用。还有两户贫困户的配偶多年来户口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他多方协调联系,目前得到解决。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残疾人户,主动上门提供残疾证到期换证服务工作。联系几家爱心企业分别捐赠了4辆三轮车给各村民小组做垃圾清运车,为方面群众跳广场舞,联系爱心企业向每个村民小组捐赠了一套音响设备,并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向困难群众捐赠了电视、资金、被褥、衣服、餐具、衣橱、鞋架等生活物资,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掩映于青山,环绕以绿树,夏日的大浪坝是宁静可人。现在到大浪坝的第一印象:水泥路平坦整洁的通到了家门口,村里汽车、三轮车运转得更快了,少了肩挑背驮。路边摆上了垃圾桶,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里建起了垃圾焚烧池,集中焚烧生产生活垃圾。曾经的村民小组会议站在路边开,现在已建立起了村活动室,还建起了活动广场,跳上了广场舞,大浪坝村村民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实惠,昔日沉寂的小山村,按下了“快进键”后,迈入了共同致富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