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隆阳:俯身问路,瓦窑脱贫开出富贵花

索引号
01525771-4-/2020-1229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瓦窑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0-12-24

清风隆阳:俯身问路,瓦窑脱贫开出富贵花    

    

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中农产业的破发,需要乡村干部懂农业技术、晓农业、明状况、判方向。用志、智扶贫,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斩断穷根、摆脱贫困。

今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安乐村脱贫光荣户刘中寿家,黑山羊养殖数量已发展到了40余只。回想起刚被评为建档立卡户的时候,帮扶人送大米、棉被、食用油上门,旁边的邻居玩笑说,评上建档立卡户,可以晒着太阳逛大路,啥都不用干,饿了有人送米,冷了有人送被。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贫困户不是什么光荣的称呼。

为了摘掉贫困户这顶帽子,镇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来到了刘中寿家,通过详细谈发展、算收入,从思想上激发了他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他家想从事养殖业。根据实际情况,也确实合适,我们干部要帮他把养殖业做起来,技术上、产业前景上都需要我们下工夫。在镇村政策引导和帮扶责任人的带动下,刘中寿扩大了黑山羊养殖规模,到山上改扩建圈舍,多次到外参加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脱贫攻坚让我和乡亲们认识到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对乡里以扶志扶智来扶贫的做法,刘中寿深有感触。

脱贫攻坚战中,隆阳区瓦窑白族彝族镇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上下功夫,以党建带扶贫的模式,努力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想要富,思想不扭转不行,生产技术不提高不行。横山村支书王忠林这样想。人口仅有1566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4447人的横山村是一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从要我脱贫我要脱贫的转变,横山村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经过多方调研,广泛征求意见,2011年村里成立了隆阳区横山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党员的模式发展泡核桃产业,引导和动员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党员及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横山村发展成种植核桃5865亩的产业大村。  

在脱贫致富转轨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绝不盲目推进、一哄而上,横山村在充分调研、全面掌握情况下,对症施策,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乡村发展路子。这样的路子落地生根真正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从而内化为全村发展新的动源。即便在核桃价格起伏的时候,村民们仍然对自己村的产业抱有信心。村民、村干部群策群力,在管护好原有泡核桃面积的前提下,采用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式,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核桃我们能种好,党参、白芨、木香我们也能种得好,横山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有奔头。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扶智扶志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扶贫对象观念转变的过程,需要基层干部提高与百姓的共情能力。结合当地实际,意味着大量的走访调研,真正扑下身子,向百姓了解民情,向专家请教专业,向企业借鉴学习,只有带着问题上路、问路,才能真正理顺一个村、一个乡的发展思路,抓住发展要点,赋予地区发展的前瞻性。要赢得乡村振兴一盘棋的先手,首先就要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多面手与行家里手。基层工作难开展,需要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俯身问路的谦虚谨慎。在“十四五”即将开启之年,瓦窑的土地上,主动作为,敢于作为的干部精神,推动着瓦窑乡村振兴战略处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美好景象。

见习记者  郭炜    通讯员  黄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