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马中心幼儿园:用“废品”种出爱国与民族团结的花
- 索引号
- 01525774-9/20250913-00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瓦马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义务教育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5-09-13
在瓦马乡,有一所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藏进日常的幼儿园——瓦马中心幼儿园,正用孩子能懂的方式,让爱国与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
走进各班教室,你会看到特别的“手工课”:老师、家长和孩子围坐在一起,用家里剩下的纳鞋底布做书页,用魔芋熬的天然胶水粘画面,共同完成一本本“民族知识册”。
册子里没有复杂的文字,只有孩子画的白族扎染、剪的苗族银饰、贴的傣族孔雀……从动手到分享,白族、苗族、傣族、傈僳族、回族、彝族的文化,就这样“住进”孩子心里。课堂上,老师一翻开册子,孩子们就抢着举手;少数民族小朋友站起来介绍“我们族的节日”时,文化传承的模样,可爱又动人。
幼儿园的走廊从不是“空白”的:楼梯间,老师和孩子用染色的米拼出完整的祖国地图;墙面上,共同画的天安门旁写着“我和我的祖国”。
“孩子们没去过北京天安门,但我们用这种方式,让他们‘走进’天安门。”园长的话格外温暖——不用远行,孩子已在心里记住了祖国的模样,爱国的种子也悄悄埋下。
这里没有花钱买的装饰,却处处是惊喜:操场上,老师用废品做的装饰物上,画着“各民族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大班孩子跳的“红星闪闪”操,整齐得让人眼前一亮;刚入园的小朋友跟着学做操,一举一动都是成长的印记。
“每一个装饰、每一个场景,都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做的,没花一分钱。”园长说。这些用“废品”做成的美好,藏着幼儿园最用心的教育:把节约刻进习惯,把爱国与民族团结种进童年。
在瓦马中心幼儿园,教育从不是说教,而是用双手拼出来的册子、用米粒粘起来的地图、用热情跳起来的舞蹈。这里的每一份用心,都在告诉孩子:我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永远爱祖国、爱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