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隆阳区第六届四次会议第06040017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01525699-X/20250828-00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卫生健康局
公开目录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5-08-28

丙麻乡政协联络组

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延伸至村级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明确村级医共体功能定位

(一)基层首诊与健康管理村级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首诊的基本医疗服务和慢病康复指导承担传染病防治、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孕产妇随访、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和健康宣教等职能,同时执行上级卫生政策,如医保报销、药品统一采购零差率销售、医共体建设等。医共体总院通过组织对乡村医生医疗能力提升培训、业务指导、专家下乡义诊、电话咨询等多种途径,提升乡镇街道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服务基层百姓健康的能力。

(二)分级诊疗枢纽。村级医疗机构作为医共体的“网底”,对疑难、危急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并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上级治疗后回家的患者开展康复指导。隆阳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来,实现了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医共体总院形成“村—乡—”三级转诊通道,确保患者有序流动。2021年分院上转患者1029例,总院下转患者119例,2022年分院上转患者1740例,总院下转患者145例,2023年分院上转患者2755例,总院下转患者1653例,2024年分院上转患者2694例,总院下转患者6861例,区域内上下转诊工作持续提升。

二、完善村级硬件资源配置

各乡镇村卫生室均按标准配置基本设备如诊断床、急救箱、信息化终端等,根据医共体建设推进需求,2025年第一届第七次理事会通过《隆阳区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心电一张网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医共体总院根据各家分院调研提请村卫生室需配备心电图机情况,覆盖区域内所有乡镇(街道),针对服务能力较强的村卫生室由总院出资采购配备心电图机,已招采88台设备,目前已开始实施安装调试阶段,全面完成后由心电中心老师集中培训,操作培训实现村医100%覆盖,考核通过率≥95%总院各村卫生室分配专属账号,接入医共体心电诊断信息平台村卫生室上传心电图后,由总院心电诊断中心30分钟内出具报告,实现“下级检查、上级诊断”,让老百姓在村级就能及时开展心电图检查并享受县级的服务,做到早期识别发现胸痛患者,及时救治,下一步将扩大村级卫生室心电图机配置范围。同时,今年5月总院对全区所有卫生室配备了带蓝牙连接的电子血压表1台,测量血压后可以自动传输到系统,减轻村医手动输入工作量。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乡村医生能力提升。总院创新人员柔性流动机制,下沉帮扶与上派进修培训结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选派63名医疗骨干下沉建立131个基层专家工作站及8个专科联盟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共同实施帮扶指导,先后派驻4批共104名骨干下沉到卫生院驻点帮扶半年以上,全面开展业务指导培训的同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三级医院专家提供的优质医疗,定期组织乡村医生培训(如常见病诊疗、急救技能、中医适宜技术等),2021年至2024年,总院在医共体内开展理论培训601次,操作培训367次,参加培训8906人次,专家义诊158次,就诊患者22903例,接受成员单位进修520人次。2024年组建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48个,家庭医生1408全区已签约445767人,履约442705人,履约率99.31%下派驻点帮扶人员深入走访各村卫生室,建立“县带乡、乡带村”的传帮带机制鼓励乡村医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纳入医共体人力资源统一管理。认真落实医共体百县工程慢病管理中心工作任务,采取区、乡、村三级联动方式,开展两次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集中义诊活动。

(二)人才激励与稳定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待遇,通过“基本工资+绩效补助+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多元补偿机制保障收入。总院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培养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全面提升乡村医生整体业务素质和能力,2024年总院牵头举办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技能培训项目,历时三个月,共58个批次,2134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完成了培训。引导乡村医生积极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提高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的医师在乡村医生中占比。

四、深化信息化支撑

2019年开始,隆阳区紧密型医共体开启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由医共体总院出资3000万采购信息化软硬件,完成总院与分院信息系统更新,卫生院完成了从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到统一的HISLISEMR等信息系统的全面更换,实现了医疗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2022年至2023年,建设了医共体内“互联互通”的360患者信息平台,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可以调阅患者在医共体所有成员单位的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和治疗用药记录,这不仅大幅提升了诊疗效率,还有效避免了重复检查和用药冲突的问题。同时,借助远程会诊系统与双向转诊系统,卫生院与上级医院之间实现了高效的医疗协作,疑难病例能够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和支持。2024年总院招采近300万的慢病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融合了医疗系统、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妇幼健康系统,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起“防、筛、诊、治、康”全流程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村卫生室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查看慢病高危患者及确诊患者的医疗及慢病管理情况,通过信息平台可实现跟总院分院的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培训考核,通过信息系统的的帮助,卫生院及卫生室对辖区内的慢病、肿瘤确诊率以及随访率等都大幅增加,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在慢病和肿瘤防治中的服务能力。2025年投入88万元购买隆阳区村卫生室信息系统,为医共体区、乡、村三级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方便村民在线咨询、预约转诊,心电数据接入总院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村级机构与上级医院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检验检查结果共享。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区-乡-村”三级一体化管理。为了打通“基层医疗信息化的最后一里路”,实现“区--村”三级一体化的管理,在医共体总院持续建设下,2025年内,可完成了辖区内基层村卫生室的信息系统更换与培训使用流程,实现了实现医保结算、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业务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二)医共体内药品耗材统一管理。成立医共体统一采购中心,实现医共体内药品耗材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管理,降低医共体各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保障物资供应安全高效,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三)持续加强培训,提高乡村医生持证率。照省市乡村医生持证目标要求,加强与省级及以上医院及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衔接,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课程等培训体系,由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组织乡村医生进行考前集中培训,采取考核﹑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乡村医生执业化水平,2025年推动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逐年提高,力争到2025年提升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