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民政创新救助模式建起“滞留求助者新家”
- 索引号
- 01525695-7-/2019-0319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民政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9-03-19
为解决流浪乞讨长期滞留人员安置难的问题,2018年8月,由保山市民政局安排残疾人福彩金135万元购买原潞江镇坝湾敬老院土地和房产并进行改造成“救助之家”,由隆阳区民政局负责实施。隆阳区救助管理站创新服务模式,以医养结合的目的来改造项目,全力为他们提供优质温暖的生活照料服务。2019年3月项目验收完成,房屋改造后可安置救助人员36名。
安置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一直是救助管理站的一个难题,在隆阳区救助管理站,共有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16人,这些人员中,长期安置在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医12人、保山市民政精神病医院就医2人、保山市福利院托养2人,滞留时间最长的人员已有十余年。他们因为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不能表述自己的真实姓名,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虽然救助部门通过DNA采集,多部门联合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寻亲甄别,但仍有大部分流浪乞讨人员无法回家。
2019年3月15日,隆阳区救助管理站同落户后的16名长期滞留人员一起,一同前往潞江坝安置点,至此,长期滞留且寻找不到家人的流浪乞讨人员正式转变为本区特困供养人员,这些原本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有了一个更加温暖的新家。安置中心做到了男女分区照料,同时配备了4名后勤保障人员、4名医护人员,为他们提供诊疗护理、健康宣教、康复训练、生活供养、安全保障等日常服务工作,本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竭力确保安置人员的身心安全和身心健康,努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
安置工作完成之后,隆阳区民政局与医院负责人、救助站工作人员、潞江民政办主任、安置点管理人员协商议定:救助站应强化细节管控负责照料管理救助人员日常需要,并运用新的寻亲技术加大寻亲力度;医院将本着安全第一、加强管理的原则,尽快形成良好的服务管理模式,控制救助人员病情,并共同探讨建立接收安置工作长效机制。(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