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蒲缥镇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索引号
01525761-8-02_A/2016-0913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蒲缥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6-04-05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为实现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蒲缥镇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421

 

 

同志们:

    现在,我受中共蒲缥镇第五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圆满完成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5年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克难奋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圆满完成了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农业总产值2010年的2.28亿元增加到2015年(下同)的5.54亿元,累计实现20.02亿元,年均增长10.87%;工业总产值从0.43亿元增加到6.597亿元,累计实现14.22亿元,年均增长165.6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439.25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不含烟叶税、下同),累计实现3419.76万元,年均增长39.39%财政总收入从531万元增加到2103.2万元,累计实现7175.56万元,年均增长27.9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427元增加到10,249元,年均增长22.45%;固定资产投资从1.67亿元增加到5.52亿元,累计实现16.73亿元,年均增长38.38%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止2015年底集镇建成区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6000人,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架设太阳能路灯776盏。十里绿色长廊建设稳步推进,古镇保护性开发稳步实施,卖盐街试点打造基本完成。梁金山纪念馆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南北两院修缮按计划推进;蒲缥温泉度假区对外试营业,共吸纳游客20余万人次全镇水利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实施,实现通畅工程23个村全覆盖,全镇公路里程达654公里,通车率达100%,部分村组道路实现亮化;集镇综合服务体建设有序推进,畜牧交易市场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果蔬交易批发市场完成项目申报,粮食市场搬迁至大站,以路为市现象得到整治,交通堵塞、占道经营、街道脏乱差等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5年来,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小升初免试入学全面落实,校点优化顺利实施,新增校舍面积4.33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保障经费全部落实。卫生计事业生快速发展,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建村级标准卫生室6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新农合参合率达99.41%。文体活动扎实推进,饮食文化节、农民狂欢节及“九九重阳节”等大型活动特色浓郁;民俗民间文化保护成效明显,蒲缥甜大蒜被列为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补助、帮扶资金766万元,困难群众生活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解决2804人温饱问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蒲缥中心集镇、核桃集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菖蒲塘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334万元,马街社区岭岗寨纳西民族村完成规划设计,5公里进村主干道建成通车,冷水箐村组道路实现全硬化

(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5年来,我镇持续保持了民风淳朴、政风清廉,主流思想文化弘扬方兴未艾,社会环境在民主法制建设中保持和谐稳定。人大监督力度不断加强,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民族权益、宗教自由维护力度持续加强;深入实施“六打六治”专项整治行动,矿山、交通、消防、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6995”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禁毒防艾”、劳改劳教安置工作大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成效明显。

(五)生态建设步伐加快。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项目稳步推进,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大力整治集镇面山生态环境,持续推进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防护林建设,种植核桃、甜柿、糯橄榄等经济林果2万余亩;强化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建成王头寨、塘子沟、杨三寨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的美丽宜居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六)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民务实清廉宗旨深入人心,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积极开展“实现新跨域、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和“守纪律、勇担责、强执行、重品行”专题活动,深入查找蒲缥差距和个人不足,确定“比学赶超”目标,严格执行“21315”和“31/3”工作法,开通镇政府专用短信平台安排工作,建立微信工作群传达指令、交流经验、督促落实,新建村级活动场所9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3个,消除“空壳村”22个,发放“红色信贷”482万元。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反腐倡廉建设取得实效。

党建群团工作扎实开展,建成王头寨区级党建示范点及塘子沟、杨三寨后进变先进党建先进典型。建成在全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职工之家、儿童之家、妇女之家及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等示范点。“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四个一点”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五边五清五化”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等系列经验得到各级各部门肯定和群众认可。积极参与“党旗红隆阳颂”活动,“我把山歌唱给党听”获一等奖,举办第三届热区片农民狂欢节,连续举办“九九”重阳节,云南航空温泉旅游推介会等活动成功举行。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央党校中组部副处级领导培训班、全市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全区乡村干部培训等选取蒲缥作为现场教学点,知名度得到全面提升,省市区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并得到肯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5年,是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5年,是全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是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的5年。成绩来之不易,是全镇所有党组织、广大党员,各人民团体、政法干警和广大人民群众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党委班子打下良好基础和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蒲缥镇第五届委员会,向所有为蒲缥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坚定信心、不辱使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5年,是蒲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期,是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放眼全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发展基础日益增强,处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节点、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重要区域,由发展末梢变为发展前沿的条件已经具备。审视全镇,现代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园区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协调并进,项目、资金将成倍增加,加之地处通往腾冲、瑞丽直达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驿站,特别是大瑞铁路客货运站的全面开建,未来五年我镇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蒲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隆阳区域次中心。同时,全镇人民谋幸福、求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全体领导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实现蒲缥跨越发展和重振辉煌提供了不竭动力。

在重大的历史机遇面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蒲缥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人均占有耕地少资源匮乏,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现象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艰巨;全镇道路、水利、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维稳压力大;财政可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刚性支出逐年增加,财政收支失衡

综合分析判断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就能确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隆阳次区域中心”这一发展定位,着力打造“高原农业特色小镇、工业型特色小镇、商贸物流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分块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集镇城市化、生态旅游化”四化建设,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5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再创新辉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综合考核排名实现新突破,在全区的排名有进步、不退位,力争排名第一名。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5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抓好扶贫攻坚,确保与全区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以铁的纪律,实的作风、足的干劲保障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重点做好易地搬迁蒲缥中心集镇、核桃中心集镇点建设,着力解决搬迁户就业增收问题,对扶贫政策要宣传到位,明白到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省、市、区各类发展和项目专项规划,推进以路网、电网、水网、互联网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项目建设;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建设;建立科学、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农村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信息核查和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制度健全、标准科学、补助适度、资金到位、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农村低保工作机制。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6个贫困村2个贫困自然村的脱贫任务。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高原农业特色小镇。加快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上坝子以规模化蔬菜种植为主,下坝子以水果、蚕桑等产业为主,东西两山以烤烟、干果、畜牧业为主。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打造“农业特色小镇”为目标,努力做到镇有特色、村有产业、户能增收、地能增效。以甜柿、石榴、蔬菜、鲜花“四个一万”为抓手,围绕“万元田、万元地、万元人”目标引导产业发展,打造一批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示范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核桃、甘蔗、蚕桑、水果等产业。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大力推进“2353”模式。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制度和农民承包地、住房财产抵押、担保、流转制度,建立健全规范化土地流转工作机制。加快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扶持专业村、专业组和种养大户,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良种繁育、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打造工业型特色小镇。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依托石材文化产业园,打响米黄大理石品牌,培育百亿元石材产业,打造滇西特色石材加工基地。全力配合园区做好项目征地、矛盾纠纷调处等各项服务工作,配合做好园区道路、供排水、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引导企业开发推广循环利用、再生利用技术,推进清洁生产车间以及绿色园区建设,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载体。   

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注重发挥蒲缥区位优势,积极配合大瑞铁路及客货运站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储备、项目服务等工作,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继续推行镇领导挂钩企业的“一对一”帮扶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入驻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商贸物流特色小镇。加快城镇城市化进程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城镇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形成较完整的城镇产业支撑体系。以联络线、320国道及赛蒲路为框架,加快实施以古镇保护性开发、石材展示交易区、集镇综合服务体和易地扶贫搬迁中心集镇安置点建设,不断拓展集镇规模。创新集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集镇综合整治,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完善镇村组三级联动的管理格局,不断完善集镇功能。

    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加快物流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区,努力将蒲缥建成滇西商贸物流中心,辐射滇西和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驿站。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推进仓储、果蔬批发、农贸、畜牧、综合服务体及电子商务等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积极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教育、卫生、餐饮、住宿、娱乐、保险等服务业。推进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广电和电信业务双推进工作;提高信贷融资能力,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拓展新兴服务消费,落实鼓励消费政策,合理引导消费行为,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五)重视挖掘本土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强化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大力推进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科学保护和有效开发,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使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产业竞争力。以十字大街为核心,稳步做好以“三馆两楼一寺一庙”为重点的古镇保护性开发。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独具蒲缥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以蒲缥温泉度假区为依托,加快王头寨美丽宜居乡村、岭岗寨纳西民族村建设步伐。有序推进博南古道、历史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周末乡村等旅游线路开发,把蒲缥融入隆阳潞江腾冲旅游圈。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实施蒲核线改造和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实现村组畅通的目标。完成320国道蒲缥段改造工程,积极协助41省道维西至永德高速蒲缥至施甸段及保龙高速公路蒲缥出口至水长园区蒲缥片区一级公路建设,推进蒲缥客运站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和省市加快大瑞铁路、猴普铁路蒲缥段建设,形成以铁路为主轴、公路为主体,东通沙瓦、南连太平、中横保龙的立体交通网络格局。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防洪抗旱并重、开源节流并举的原则,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快水利改革步伐,加大石漠化和水土综合治理力度,加速万亩高效节水改革,切实提高水利化程度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宜业宜居宜游,功能相对健全为目标,不断提高集镇管理水平,完善周边道路、供排水、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加大古镇明清古建筑群保护性开发力度,预留公园、广场、商场、历史古迹恢复用地,实施蒲缥大河支流治理、农贸集贸市场建设等项目,力争建成蒲缥河东侧蒲缥大桥至双河段“休闲栈道”及蒲缥中心集镇文化广场建设,提升集镇品位。

(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巩固提升高中教育,扶持发展民办教育,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优化校点布局,加快推进完中、初级中学分校制办学模式改革。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村级文化室和文化场所建设项目。完善体育设施,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推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地震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殡葬制度改革,年内建成公益性公墓1个。全面落实国家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敬老院和老年人照料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八)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资源保护和节能减排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加快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利用,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旅游循环经济。切实加强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周边面山绿化和农村环境整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和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完善防灾减灾和监测预警体系;加大公益林、集体林等林区保护力度,全面整治毁林开荒行为,认真落实250坡退耕还林政策。

(九)努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更大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扎实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进便民服务站改造提升,完善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统筹抓好统计、档案、移民、侨务、地方志、残疾人等工作,大力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三、抢抓机遇、重点突破,加快推动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市区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一)抓精准扶贫,促全面推进。扎实开展扶贫攻坚,年内实现1个村135425人按期脱贫摘帽;以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为抓手,切实改善贫困村组基础设施现状,筑牢脱贫基础。强化产业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开展脱贫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实施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抓实贫困地区社会保障,落实特困、孤残等人员民政兜底基本生活保障。整合全镇资源抓好中心集镇、核桃集镇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工作。按照三年搬迁计划,今年我镇要扎实做好地点选择、规划编制、申报审批、政策宣传、入户动员、组织建设等工作,为全面有序推进三年搬迁计划开好头,起好步。

(二)抓区域布局,促经济立镇。按照准县城标准,修改和扩张中心集镇发展总体规划。在总规控制下,逐步编制完善各个专项规划,为我镇集镇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奠定基础。一是按照山区、坝区分别定位的原则,持续巩固各项优势产业,巩固提升一批产业,引进发展一批产业;二是沿大瑞铁路、320国道、联络线等交通要道和中心集镇,重点做好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三是以易地扶贫搬迁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契机,年内起坝区农户自建房严格按规划执行,为打造具有田园风光的美丽宜居乡镇打好基础。     

(三)抓结构优化,促农业稳镇。优化产业结构,统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做到镇有特色、村有特产、一村一品、一组一业。西山片重点发展烤烟、“两青”及出口蔬菜,打造秉塞、大田、菖蒲塘、桤木林、核桃5个烤烟规模种植区,确保完成2万担烟叶收购任务;种植两青蔬菜4.5万亩(出口蔬菜5000亩)。东山片重点发展核桃、中草药,新植核桃3000亩。坝区重点发展甜柿、石榴、水果甘蔗等高效经济作物,新植石榴1000亩;稳步发展蚕桑、糯橄榄、花卉等产业,着力实施核桃、甜柿提质增效巩固畜牧产业发展,着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能力;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林业确权登记、第三次农业普查及“三资”清理等工作。

(四)抓项目服务,促工业强镇。我镇要在全国宏观经济逐步复苏的有利条件下,及早准备,努力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储备、项目服务等工作,结合蒲缥区位、交通、气候、劳动力等优势,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我镇,力争年内落户我镇的项目达5个以上。积极支持和服务好园区建设,以石材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建设立足滇西、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大理石材专业园区。全力做好园区征地、矛盾纠纷调处等服务工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项目能落地、落地能发展、发展可持续的目标。

(五)抓好项目实施,促旅游名镇。稳步推进“爱国华侨梁金山故乡、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旅游乡镇”旅游品牌创建工作,以“打点、连线、组团、拓面”四举措构建蒲缥坝观光生态休闲旅游环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重点打造岭岗寨“纳西”传统村落;全面完成“十里长廊”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实施好“蒲缥古镇”抢救性恢复一期工程,积极争取二期立项审批;着力做好“万亩花卉”启动工作;引导农户建立“家庭农庄”“农家乐”等休闲产所。

 (六)抓基础投资,促固投大镇。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大瑞铁路、320国道改扩建等项目服务工作,确保双桥110kv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改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果蔬批发交易市场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推进卫生院、烟草收购站整体搬迁和集镇综合服务体项目开工。继续实施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核桃至大田、蒲核线至秉塞至320国道、龙树至蒲缥集镇、联络线至水木龙至核桃集镇四条道路通畅工程建设。 

(七)抓环境治理,促生态兴镇。持续推进生态蒲缥建设,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深入开展生态脆弱区、敏感区恢复工程,加快水利改革试点进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深入实施陡坡地治理、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严格执行采伐和林地征占用审批制度,推进森林蒲缥建设。强化辖区内砂石场绿化整治工作,巩固保龙高速公路蒲缥段沿线、集镇面山治理成果。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力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坚决查处、封停非法砂石料场,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行为。加大集镇、交通要道砂石运输及扬尘治理力度,持续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开展“五边五清五化”行动。

    (八)抓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七五普法”,做好村级换届,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制度,着力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扎实抓好创业带就业工作,认真落实“贷免扶补”及基层党员创业贷款等扶持政策。构建社会保障网,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程”,落实好新农合“扩面提标”新政,规范民政低保动态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抓好标准化校园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抓实困难家庭入学保障,牢牢守住“控辍保学”底线。加强文化下乡、公共开放等工作及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文化娱乐市场。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要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进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坚持理论武装,以过硬的政治素养引领发展。扎实开展“两学一做”,进一步解决党员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完善镇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定期邀请镇二级领导班子及普通党员干部列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继续开展党组织书记定期讲党课、定期述职评议及领导干部例会交流发言,强化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学教活动列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严格落实责任主体,保障活动出实效。

(二)坚持清正廉洁,以严谨的作风服务发展。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三公”经费支出常态化监管,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促进干部清正、政治清明。勤政务实,勇于担当,立足岗位积极抓落实,做到工作任务竭力完成,问题矛盾敢于面对;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以“钉钉子”的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心存敬畏,严于律己,带头遵守党的纪律,以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为干部群众作出表率。

(三)坚持固本强基,以一流的队伍推动发展。坚持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年为契机,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坚持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以党委及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提升整体能力。抓好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大力推广“山邑模式”,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完成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加大村下设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力度;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一教育六行动”,确保2016年全面消除“空壳村” 、提升3个“薄弱村”、巩固1个“富裕村”,实现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

(四)夯实党建基础,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继续发挥好23个村级党组织服务点重要作用,力争今年内实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平台全覆盖,做好已建设4个合作社党支部的管理,继续加大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建设力度,为实现“五服务”提供基础保障。建立健全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动态管理、绩效考核、待遇挂钩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规范、严谨的考评机制,推动各村(社区)党建工作稳步加强和规范,日趋完善党员管理和教育制度。

    (五)坚持围绕核心,以强大的合力推进发展。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班子成员定期沟通制度,支持人大、政府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努力营造三套班子精诚团结、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强化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做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上级对我们寄予厚望,群众对我们充满期盼,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使命崇高而神圣,我们承担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建设隆阳区域次中心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为蒲缥加快发展实现新跨越,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名词注释

 1.  “21315”工作法:2天内了解情况,明确责任主体;1周内深入调研,拿出可行方案;3天内和利益相关方对接,达成  一致,完善工作方案;1月内按方案执行,全面落实工作;期间,涉及面广、难以推动的工作,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由分管领导负责协调。特别重大,分管领导无法协调的工作,按权限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各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在听取汇报后5天内及时帮助研究解决问题。

2.  3个“1/3”工作法:1/3时间搞调查研究;1/3时间谋招商引资;1/3时间抓督促落实。

3. “四个一点”经验:通过上级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投工投劳一点的一事一议方式改善基础设施。

4. “五边五清五化”模式:围绕硬化、洁化、绿化、序化、亮化“五化”目标;在路边、河边、山边、寨边、地边大力开展清杂物、清垃圾、清小广告、清侧沟、清庭院“五清”行动,进而达到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的目的。

5. 2353”模式:夫妻二人养母猪30头,年出栏肥猪500头,年利润30万元以上。

6. “两青”:青蚕豆、青豌豆。

7. “三严三实”: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8. “两学一做”: 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

9. “一教育六行动”: 感恩教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行动、绿地荒山行动、村庄规划整治行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行动、农业产业化行动、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