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村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径

索引号
01525764-2/20250604-0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板桥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5-06-04

清水村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径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刺破山脊,草尖的露珠早已经被隆阳区板桥镇清水村群众的笑声所吸引。在清水村的活动广场上,党员干部早就支起了几张长桌,桌上摆满竹编的鸡笼,笼里挤着毛茸茸的小鸡苗,嫩黄的、浅褐的,叽叽喳喳叫成一片。清水村的群众排起了长队,等待领取鸡苗。这是清水村携手爱心企业向群众免费发放鸡苗,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发展庭院生态鸡养殖。李妈妈高兴地用竹背篓带着这些“宝贝”往家赶,李大叔早就在自家核桃树下搭建起了鸡棚。这些叽叽喳喳的小生命将成为群众改变经济状况的“金凤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这一看似简单的举措却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在清水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探索“小规模带动大群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农户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

在清水村的许多农家院落里,炊烟袅袅、清茶飘香、家禽成群。庭院内外做产业,闲置空间被盘活,闲暇时间可利用,“方寸地”也能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农户利用了闲暇的劳动力和闲置土地,投入相对较低的成本,却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村干部小李介绍道。“生态走地鸡”走出致富新“鸡”遇,清水特色的庭院经济形成了“资源—产品—收益—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据估计,一只母鸡年产蛋约200枚,按市场价可收入300元;淘汰老母鸡又可获得肉鸡收益;鸡粪还能作为有机肥用于菜园,减少种植成本。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多层次利用,让农户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尤其是结合清水村的实际,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妇女就可以紧抓住这一个在家门口创收的机遇。

“来啰来啰,都来吃得饱饱的!”李妈妈一边熟练地舀起玉米面给几十只鸡喂食一边说道:“现在每天跳广场舞的时候,姐妹儿们聊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养殖的话题,谁的技术好谁就是妇女明星。养上几十只鸡,一家人一年的油盐酱醋钱就够了。”清水村党总支书记尹正平说道:“群众也知道抱团取暖,交流养殖技术,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养鸡也能促进乡村治理啊。”

一方庭院,不仅是村民的生活居所,更成为展示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化、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窗口。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百姓在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越走越稳,是镇村两级干部讨论最多的话题。据悉,清水村一共有群众782户,本次发放鸡苗3400只,受益群众接近260多户。院里开花,院外也要香。清水村坚持引导群众对闲置宅基地、边角地、庭前院后的空地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菜园果园、加工小园、养殖小圈、休闲小站等。比如李妈妈家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王大爷家的独具特色的烟熏火腿等等。清水村因茶而生,也因茶而兴,一部分群众在小李的带领下,利用这一优势,正在实施的“家庭茶坊”计划,让远方的客人在品尝清水茶叶的同时,更能体验一把采茶、制茶、泡茶的全过程乐趣。

在板桥,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庭院经济中尝到了甜头,当“小院子”连成“大产业”,乡村振兴的蓝图必将变得更加生动而饱满。这或许正是智慧的板桥群众用最朴素的方式述说的那样:“让发展成果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化作院落里那一声声欢快的鸡鸣、那一缕缕烟火气、那一阵阵群众的笑声。”群众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真”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