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珠:在书页褶皱处与时光重逢

索引号
test/20250521-00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青华街道办事处
公开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5-05-21

当第一缕银丝悄然爬上鬓角,转眼间,杨明珠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的风雨人生。回首往昔,阅读始终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74年,年仅17岁的杨明珠响应国家号召,踏上了知青下乡的道路,来到了潞江坝户帕生产队。那里的生活艰苦而单调,每天除了繁重的农活,便是无尽的孤独与寂寞。然而,正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杨明珠与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刚下乡时,杨明珠从家里带来了一本《毛泽东选集》。每当夜幕降临,她便借着微弱的烛光,沉浸其中。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在激励她继续前行,让她忘却了白天的疲惫与艰辛。从那时起,杨明珠便爱上了阅读——这方心灵的慰藉,让她在艰难的日子里寻得了前行的力量。

在知青岁月里,杨明珠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从欧文·肖《富人,穷人》中照见阶级褶皱里灵魂的震颤,到巴尔扎克笔下两个新娘截然不同的人生抉择,每一本书都似一位智者,引领她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那些日子,虽然物质匮乏,但她的精神却无比充实。阅读,在她青春的田野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1977年,结束了知青生涯的杨明珠回到家中,进入保山广播站工作。在担任播音员的二十年里,《普希金抒情诗选》始终摆在她的案头。每当播报完政策文件,她总会轻声诵读“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让诗性的光辉浸润严谨的播音稿。而《富人,穷人》中关于阶级固化的深刻洞见,更让她在播送扶贫报道时,声音里多了份沉甸甸的使命感。那些在知青点抄录的诗句,此刻化作电波里的春雷,唤醒着收音机前无数沉睡的心灵。

后来,杨明珠退居幕后,可她始终保持着对阅读的热爱。无论是整理档案、撰写稿件,还是处理日常事务,她都会抽时间阅读相关书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工作效率。阅读,俨然成为了她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2011年,杨明珠光荣退休,之后的生活悠闲而宁静,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阅读之中,且多了一份从容与淡泊。她不再追求速度与数量,而是更注重质量与深度。她会细细品味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背后的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当她在书房重读《两个新娘的回忆》,忽然在泛黄的批注里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曾经为书中人物命运揪心的那个姑娘,如今已能品出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阅读,成了她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让她在岁月的长河中寻得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那些在田埂上抄写的句子,在播音间反复打磨的发音,在退休后圈画的批注……早已化作眉间的月光。年轮于肌肤拓印沧桑,但眉间栖居的墨香月光,却永远照亮着她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