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乡应急救灾情况报告

索引号
01525772-2-/2016-0920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杨柳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救灾信息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6-09-20

杨柳乡应急救灾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全乡应急体系建设,根据区委组织部《转发<云南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自然灾害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工作流程>的通知》,为全面掌握全乡自然灾害的发展规律和自然灾害分布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认真开展自然灾害工作。做好群防群测及自然灾害宣传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结合我乡当前工作开展情况,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开展防治工作

杨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在全乡干部会议上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多次组织自然(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应急救灾责任区第一责任人,乡长袁宝平任指挥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为直接责任人,各村(社区)支书主任和监测员为成员的自然灾害防治指挥部,明确各组工作职责。

指挥部具体职责:根据自然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指挥部下设宣传发动组、地质灾害监测组、安全撤离指挥组、安全撤离安置组、安全保卫组、灾后重建组、灾后疫情防疫组共7个小组,具体负责各项事务。

(一)宣传发动组。负责利用广播、专题防治演片、报刊、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群众广泛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应急知识普及教育;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宣传报道,按规定向社会发布灾情等有关信息。

(二)地质灾害监测组。负责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及措施;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要及时发出警报。

(三)安全撤离指挥组。负责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迅速采取紧急避让措施,组织群众转移到没有地质灾害威胁的安全地带。

(四)安全撤离安置组。负责设置灾区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置灾民,发放救灾物资;做好遇难者的善后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五)安全保卫组。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救灾物资和灾区人员、财产、灾区重要部门的安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六)灾后重建组。负责组织灾区恢复生产,对水、电、交通等工程进行抢险修复,做好灾区学校的复课工作,及时对灾区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并提出恢复重建方案。

(七)灾后疫情防疫组。负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组织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确保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检查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

二、全面排查,强化监管,坚决防止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

为进一步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工作,按照上级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本乡的实际,深入开展,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突出重点,依次排查本乡辖区内存在的自然(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点,共涉及10个村委会,14个地质灾害点,133户农户,677人及3个存在不稳定斜坡的砂石场。

三、落实制度,完善防范措施

(一)对存有自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村组,已制定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防范责任人,每个地质灾害点都确定监测员,各村支书为责任人,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监测,设立警示标志,明确报警方式、报警信号、安全撤离路线和安全避让场所;要求各监测点监测员要随时巡查、排查,监控好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及时上报险情。对不涉及到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的各自然村,要求村委会加强防治工作。

(二)严格制定201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表,并根据值班表的安排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对值班人员和所有汛期相关工作人员要求通讯24小时畅通和险情灾情报告24小时畅通。

(三)认真落实“三项措施”:即简易观测措施、灾前报警措施、紧急避让措施。与“四项制度”:层层负责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四)对所涉及的1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实地核查,并对隐患点所涉及的村民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对所属村委会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并定期不定期地对1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回检查,并填写地质灾害巡查。

(五)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的巡查和防治工作,对矿区开采面超高、危险点、尾矿堆放存在的安全隐患限期排除。要求各村委会加强对各村辖区内砂石场的巡查和监管力度,确保不发生地质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

四、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积极开展对灾害隐患点村民的防灾避灾知识宣传。具体做法是在村委会播放防灾避灾知识科教片,并发放相关的宣传材料,让村民形象直观地了解地质灾害及简单的防治措施。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能够基本地掌握预防汛期地质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懂得了一些基本的防预手段和技术,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尽可能的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杨柳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五、自然灾害应急工作意见

我们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总结的同时,我们也认真反思,以进一步理清思路,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更好地做好今后的救灾工作,努力发挥好主观能动作用,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是完善救灾应急预案,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及时处理好纵向指导与横向协调、规范运作与应变处置、超前预测与不断完善的关系,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应变性和指导性,从而保证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二是完善救灾应急运行机制,提高救灾措施的落实;完善救灾指挥体系,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完善科学决策体系,完善救灾人才体系,完善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社会动员体系,完善恢复重建体系。三是完善救灾服务平台,提高救灾服务水平,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统一指挥与应急联动;为灾区群众在获取灾害信息、咨询救灾政策、申请救济程序、领取救济款物、接收社会捐赠等方面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参与救灾工作的作用,协助做好普及救灾知识、募捐救灾资金、提供救灾报务,弥补政府救灾的力量不足,起到与政府工作的良性互动。四是完善农村特困救助体系,提高农民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