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街道“123”工作法扎实推进就业扶贫
- 索引号
- 01525763-4-/2020-0508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河图街道办事处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05-08
河图街道“123”工作法扎实推进就业扶贫
河图街道位于保山坝中心,辖区面积31.17平方千米,下设10个社区、33个自然村、99个居民小组,2019年底户籍人口12656户,43955人,均为城镇人口。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78人,其中:已脱贫37户、172人,未脱贫2户、6人。近年来,河图街道一直面临着“产业发展底子薄、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失地农民就业需求增多与就业平台缺失之间的矛盾”和“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与服务居民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制约着就业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究,河图摸索出一套就业扶贫“123”工作法。
“1”即:立好1面旗帜,实现就业扶贫高位推动。
2020年3月,经区级统一安排部署,河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群众解决收入短板问题。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树立党建引领的旗帜不动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统筹。及时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现高位推动。街道、社区按要求配备专职就业扶贫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街道领导小组和区人社区干部及时研究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入户开展就业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即:实施2项措施,筑牢劳动力就业保障。
一是录好台账,促进劳动力动态管理。建立贫困劳动力数据库,精准识别贫困劳动力,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精细化就业服务,实现精准就业,进一步摸清劳动力底数。截至2020年4月2日,街道范围内已完成就业信息登记,其中:登记劳动力基本信息9292户22369人,已就业信息登记19090人,未就业务农信息登记1289人,待业在家未外出就业 3287 人,有就业意愿 131 人(含建档立卡户 3 人)。今后坚持对已登记台账动态更新,准确掌握贫困劳动力技能状况、培训需求等信息,为精准实施就业扶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责任到人,落实网格化宣传动员。工作职责落实到人,集中街道10个社区新招聘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分10个工作小组逐社区按网格化管理模式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入户登记,为下步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奠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并逐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动员辖区内未就业居民转移就业。
“3”即:倾力3大服务,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夯实就业基础、搭建就业平台在就业扶贫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此,河图街道倾力做好3大服务,以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倾力搞好职业技能培训。2018年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专业核桃栽培技术、园艺技术技能培训2次103人次;2019年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专业餐饮服务、农家菜制作培训1次33人次。二是倾力搭建专项招聘平台。以“一人就业,一家脱贫”为主题,为方便贫困劳动力就近择业应聘,2018年区人社局、河图街道办事处在河图集镇联合举办现场招聘会1次;2019年河图街道办事处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区人社局现场招聘会1次。三是倾力牵线搭桥转移就业。街道、社区提供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就业2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人);依托沪滇帮扶劳务输出金竹林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人(安徽格力电器厂);申报外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次性生活补贴10人,其中省内3人、补贴1500元,省外7人、补贴7000元,合计补贴8500元。另一方面,为辖区内企业和劳动力提供用工登记、招聘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做好劳动力供需对接,促进河图街道劳动力劳务输出。
下步工作中,河图街道将及时主动与人力资源中介公司对接,为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提供区内、省外等符合其就业意向的就业岗位,从源头解决稳定收入不足问题,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供稿人:河图街道办事处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