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麻乡老南村“三个一”提收入促脱贫

索引号
01525768-5-17_F/2018-093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丙麻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8-09-30

丙麻乡老南村“三个一”提收入促脱贫

隆阳区丙麻乡老南村,是一个以佤族为主,汉族、白族、彝族混居的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156户634人,10年前老南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2000多元,2017年还有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215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难村”。在脱贫攻坚决战期,如何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丙麻乡老南村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三个一”提收益促脱贫的产业扶贫模式,即户均一口水窖、户均一亩烤烟和人均一头黄牛,充分发挥了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和“管长远”的作用,在共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

找准一个点,让产业优势充分聚焦“精准扶贫”

老南村地处丙麻乡东部,距乡政府22公里,国土总面积8.34平方公里,辖老南窝和梨树洼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999亩,山林面积8519.6亩。老南是一个以佤族为主,汉族、白族、彝族混居的省级贫困村,截至2017年底有156户634人,其中佤族有309人,有省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户215人。为解决贫困户的脱贫增收问题,老南村借助丙麻乡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增强贫困村、贫困户“造血”功能的机遇,按照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双推进的工作思路,立足贫困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合老南村情的产业扶贫道路。丙麻乡老南村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但有气候资源优势,海拔1640 米,年平均气温14 ℃,年降水量1060 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烤烟、甘蔗等农作物,有着较好的肉牛养殖自然条件,种植烤烟和养殖黄牛一直以来是老南村大部分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南村把目光放在了现有产业的优势聚焦上。

探索两模式,依靠不同思路实现“精准滴灌”

为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老南村按照围绕“立足实际、创新带动、规范经营、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产业扶贫,大胆创新,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一是“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2017年11月,老南村成立了隆阳区佤山养殖专业合作社,针对缺乏资金的困难,主动向上反映争取,把养牛产业确定为老南村的主导产业予以帮扶,建成了占地10亩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老南村金塘子肉牛养殖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根据脱贫攻坚及有关政策规定,老南村成立了佤山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引进了隆阳区伟农公司,带动农户发展养牛产业,在村支部引领下,党员示范带动下,带领全村群众积极投身集体经济发展中来,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的互利共赢,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村委会+互助社+农户”模式。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互助社,注册资金21.2万元,吸收入社农户2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互助社以入社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针对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结合村情民况依照相关规定及要求为成员提供扶贫互助、带领社员及贫困农户发展烤烟种植和肉牛养殖产业。目前已有12户贫困使用互助社资金,“村委会+互助社+农户”的模式真正实现让低收入群众长期增收,让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推进三个一,聚集产业合力加速“精准脱贫”

户均一口水窖。过去的老南村生产生活用水极为不便,种烟时去邻近的大田坝拉一车水要130元,加上后续用水一亩烤烟的成本会增加260元,用水难成了老南的第一大“难”,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制约老南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各个项目的实施,扩建取水前池、更换饮水管道解决了村民饮水难的问题;修建爱心水窖使老南村实现了水窖全覆盖。户均一口水窖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户均一亩烤烟。烤烟是丙麻乡的传统产业,过去的老南村路难走水难用导致种植成本增加,老百姓种烟积极性不高,产业优势并没有充分体现。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更新品种、提高种植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农户种烟积极性不断增强,户均一亩烤烟将传统产业优势发挥到极致。今年老南村种植烤烟310亩,预计可产生收益120万元。

人均一头黄牛。老南村一直有养殖黄牛的习惯,以前都是散养,收入并不高。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老南村投入189万余元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一个。同时积极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引导村党组织创办了佤山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建成的牛场整体交由合作社管理使用,前三年每年收取3万元场地折旧费,从第四年开始每年收取5万元折旧费,贫困户以扶贫政策补助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每年以11%年收益率保底支付给贫困户,户贫困户每年可以从佤山合作社拿到红利880元。佤山合作社每年需要收购大量的青储饲料,按照市场价格向贫困户收购青储饲料,每户最少提供6吨,佤山合作社按全株包谷310元/吨、甘蔗300元/吨、皇竹草140元/吨收购。每户贫困户可以增加经济收入2000元左右。合作社将能繁母牛寄养给贫困户,合作社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场0.5元的价格回收。产生的收益贫困户占70%,合作社占20%,村集体占10%。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老南村养牛的热情高涨。目前全村养牛量达到680头,其中,合作社养殖150头,农户养殖530头,已经超过了“人均一头黄牛”的目标。下一步,合作社还要实行能繁母牛寄养,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为扎实推进“三个一”提收益促脱贫的产业扶贫模式,在丙麻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老南村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勠力同心,打造产业扶贫的“发展链”。一是建强支部。“三个一”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逐步形成“党建引领——龙头带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党建促脱贫良性循环,让党建扶贫“输血”变脱贫致富“造血”。二是做好技术指导。通过种植、养殖技术专题培训,解决了思想困惑后,为确保烤烟品质,安排技术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烤烟种植全流程指导,推广优良品种、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提高了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帮助养殖户及时了解肉牛市场行情,定期监测市场变化,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在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同时,还不断做好服务工作,长期与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挂钩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对肉牛养殖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做好肉牛养殖技术指导、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工作,下一步将从东北引进新的肉牛品种,扩大产量,带动周边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三是转变群众思想。通过“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帮助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彻底转变思想观念,为改变老南村群众担心想办法,乡村两级领导干部深入走访农户、了解吃透民情,通过多次召开贫困户“户长会”、挂钩干部参与家庭会的形式做通群众思想,消除广大贫困户的思想顾虑,推动贫困户实现了从不想干、干不了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几代老南人追求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即将实现:老南村年底将彻底摘除“贫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