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新样本】横山文化大院,让村民的日子更有“味儿”

索引号
01525771-4/20250430-0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瓦窑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5-04-30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深植于乡村肌理之中。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隆阳区瓦窑镇横山村以赵锡光将军爱国清廉好家风的“雄鹰精神”为内核,盘活沉睡文化基因建设横山文化大院,让村民的日子更有“味儿”。

横山文化大院前身为光华裕琅希望小学,最初由赵锡光将军于1937年出资建设,后历经多次修缮,横山村的“雄鹰精神”便是在这里一代代传承延续下来。2023年,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学校整体撤并至瓦窑镇集中办学。为了让沉睡的文化基因焕发新生,横山村通过微改造,设置双拥文化展室、乡村振兴文化展室、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将闲置校舍盘活为集文化教育、开会议事、休闲健身、红白喜事场所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让村民的乡村生活“冒热气”,有效推动乡村文化生活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

文化解码历史,凝聚精神力量

借助图片、文字、实物等多元陈展形式,将横山村一路走来的发展轨迹以及当下的建设成果得以生动呈现。通过丰富的展示内容,持续汇聚成推动村庄不断奋进的磅礴力量。

双拥文化展室与党史国史教育展室,全方位展现了挂钩部队与横山村军政军民团结一心的深厚情谊,以及党史国史波澜壮阔的辉煌篇章。村里的退役军人们时常在一幅幅承载记忆的图片、一件件镌刻历史的实物、一段段珍贵的影像前久久伫立,即便他们已褪去军装,可军人的坚毅气质从未消散,依旧是翱翔于拉山之上、铁骨铮铮的“横山雄鹰”。乡村振兴展室则重点聚焦横山村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情况,展室内,泡核桃、大红菌、野生蜂蜜等当地特色土特产有序陈列,不仅展示了村庄的产业成果,还可供外来参观者选购,让他们将横山村的独特风味带向四方。

文化融合公共服务,拓展文化服务边界

精准定位村民文化需求,进一步优化供给内容,在爱国主题书画展室先后添置了学习与活动桌椅10余套、书本画册200余册。每至寒暑假,这里便成了孩子们的知识乐园,驻村工作队员们还主动为孩子们开展阅读指导和课业辅导。此外,文化大院还配备了民俗乐器、电子音响、象棋、围棋等娱乐用具供村民使用,如今,村民的文化生活愈发丰富,文化大院人气日益高涨,曾经聚众打牌、邻里纠纷等情形大幅减少,文化服务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全方位惠及群众生活。

文化联动活动,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定期在妇女之家举办座谈会、健康讲座等,深入倾听妇女群众心声,精准把握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并进一步落实关怀关切。同时,开展青少年知识竞赛、农民丰收节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在丰收的季节,文化大院的宽阔院场则摇身一变成为各家各户的“小晒场”。大家一边忙碌一边热情交流当年的收成,分享丰收的喜悦,也在欢声笑语中暗自较劲:明年我家收成会更好的!整个大院洋溢着大家对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丰收图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横山文化大院全方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悄然塑造着横山村的文明新风貌,成为了村民的“幸福大院”,也成为凝聚全村力量、推动乡村持续发展的核心阵地。

来源:保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