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河:一个不收垃圾费的美丽小山村

索引号
01525773-0/20240326-00005
发文机构
隆阳区瓦房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4-03-26

瓦河:一个不收垃圾费的美丽小山村


绿树红花,湖水清幽,道路干净,庭院整洁,位于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的瓦河村藏于深山但僻静美好。全村共有居民2201006人,其中脱贫户129601人,监测对象2072人。全村不收垃圾费,却能做到使村民既扫自家“门前雪”,也管村中“瓦上霜”。这个小村子有什么妙招呢?

据瓦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有余介绍:“这项工作我们从2016年起就开始抓了,当时我们村集体建起了垃圾焚烧炉。通过规范制度、明确分工、宣传发动,管好用好保洁员,全面发动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干起来。”在规范制度方面,瓦河村将垃圾清扫和清运焚烧分开,将5公里左右的主干道和河道以及全村的垃圾箱划分为5个责任区,每名保洁员负责定时清理自己的责任区。村里指定1人每天督促检查各责任区卫生状况,并督促每5天一次的垃圾集中焚烧,确保当天清运的垃圾当天焚烧完毕。


村内道路、文化活动室等公共区域则细分为20多个责任区,由村内享受国家最低保障等政策但仍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20多人自愿清扫。“享受了政府的好政策,就要为村上的公益事业也尽一份力,环境清秀了,我们大家自己生活着也更舒心。”负责清扫600余米小组道路的朱光棋笑着说道。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召开户长会、群众会以及挨家挨户入户宣传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同时,瓦河村“两委”主动带头,打扫自家庭院环境卫生,实行“门前三包”。“一开始当然也有人不配合、说风凉话,但大家都会看都会比也都要面子,再加上我们把保护生态环境写入了村规民约,有一定的惩戒和威慑作用,所以一家比一家收拾得干净,家里家外都清秀整洁。”胡有余很有感触地说。他提到,除了建设垃圾焚烧炉用了20000元,后来维修过一次,用了6000元左右之外,村集体并未有过更多的投入。


爱护环境卫生内化成为全村村民言行一致的行动自觉,这样的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经过几年的规范和积淀,瓦河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高,这个小小的村庄正变得越来越和美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