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瓦房乡党西村:把传统产业做精细 让肉牛产业跑出“加速度”

索引号
01525773-0-/2022-1122003
发文机构
隆阳区瓦房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2-11-22

隆阳区瓦房乡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养牛则是家家户户一直以来的传统产业,但长久以来因养殖方式和品种的问题,效益较低,产业难以发展。在脱贫攻坚时期,瓦房乡结合本地丰富的秸秆资源和农村劳动力实际,2015年时争取到了西蒙塔尔种母牛养殖项目落地党西村,当时引进种母牛10头,每头种母牛政府补助6000元。经过几年的发展,2021年,党西村出栏肉牛726头,实现产值1024万元,养殖利润364万元,户均增收1.6万元,真正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瓦房乡以“政府引领、支部党员带头、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党西村的肉牛养殖产业适度规模化逐渐形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凸显。

瓦房乡人民政府副乡长段宇晨介绍:“结合新品种牛较老品种牛生长周期短、价格高的优势,加之圈养的方式也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力时间,同时秸秆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我们引导党西村养殖户逐步更换养殖品种,到现在全村养殖的肉牛品种多为西蒙塔尔二元杂。”在项目支撑上,瓦房乡不断争取到了退耕还草、粮改饲等项目,有序加快党西村肉牛养殖步伐。

杨金良是党西村的肉牛养殖户,他是较早发展肉牛养殖的群众之一,说起从前的“扶贫牛”,杨金良更愿意叫它“致富牛”,“现在我家养了30多头,年内可以出栏15到20头,均价2.3万元左右,之前我还申请了小额信贷来扩大养殖规模。”杨金良乐呵呵地说道。

像杨金良这样的养殖示范带头户,给了村民们很大的养殖信心,符合条件的养殖户纷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和肉牛产业贷款扶持,增加肉牛养殖数量,并结合在家劳动力和场地条件,发展适度规模。截至目前,党西村农户发展肉牛养殖的各类贷款97笔,贷款金额1400万元。2021年末,党西村存栏数达1242头。

为保证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技术,确保收益,瓦房乡组织养殖户先后到多个肉牛养殖企业参观学习,市、区畜牧工作人员多次到党西村进行养殖培训,养殖户们慢慢也变成了“牛专家”。此外,在降低养殖成本上,大力推广青贮、氨化技术,提高了红花秸秆、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利用率。技术的改良,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党西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瓦房乡以党西村为示范,组织全乡19个村(社区)到现场参观学习,力求“示范创建一村,统筹带动一乡”。截至2022年上半年,瓦房乡累计存栏肉牛11408头,产业发展带动经济效益的作用日趋明显。(张玉祥、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