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马乡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报告
- 索引号
- 01525774-9/20240312-00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瓦马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4-03-12
2023年以来,瓦马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个不摘”,聚焦“稳经济、保增长、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开展督导检查,凝聚力量全力组织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扎实开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隆阳区瓦马彝族白族乡位于保山城区西北部,距保山城区110公里,地处保山、大理、怒江三市州交界处,国土面积307平方公里。最低海拔780米、最高海拔3450米,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970—1290毫米,有耕地面积31029亩,其中水田4294亩,旱地26735亩,适合种植稻谷、玉米、蚕豆、红花、蚕桑、香料烟等农作物。全乡辖21个村(社区)、98个自然村、1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685户25421人。境内居住有彝族、白族、苗族、傈僳族、傣族、回族、景颇族、满族等1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13211人,占总人口的51.97%。
瓦马乡共有脱贫户及“三类监测对象”1210户5052人(其中:“三类监测对象”297户934人)。“三类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115户441人,未消除风险182户493人。具体情况为:脱贫不稳定户73户268人,已消除风险34户154人,未消除风险39户114人;边缘易致贫户135户431人,已消除风险66户240人,未消除风险69户19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89户235人,已消除风险15户47人,未消除风险74户188人。
2023年新识别监测对象6户17人,收入持续稳定的监测对象风险消除21户69人,2023年12月对21个村(社区)对辖区内6271农户再排查、再入户、再核实,现未纳入监测的农户均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截止目前,全乡风险消除率为47.22%。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责任落实方面
1.瓦马乡党委和政府定期研究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一是瓦马乡利用周例会、乡村干部大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季度例会、党委中心理论组学习等形式,分析研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5次。二是按照“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瓦马乡成立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瓦马乡乡村振兴办公室,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三是瓦马乡2023年以来乡领导班子专题会研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1次,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由班子成员带队,成立21个驻村工作组负责挂包各村(社区),通过抓好安排部署、联系指导、跟踪问效三个环节,贯彻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制度。四是瓦马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参加村级研判会议、到村到户调研、督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情况。立足瓦马乡实际乡情、村情、民情,聚焦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方面,组织乡村干部外出交流学习,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开思路谋发展。
2.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瓦马乡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实施意见》,坚持驻村工作制度,按要求科学管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压实驻村工作队责任及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日常管理,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完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工作日志,及时掌握驻村期间所开展各项工作动态。
3.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监督检查。分管领导和乡村振兴办结合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暨第二季度收入采集、10月动态调整、数据清洗等工作到21个村(社区)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检查,乡村振兴工作巩固提升。
4.推动监督检查考核通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问题全面整改到位。针对各级考核、督查、检查等反馈问题,瓦马乡及时对照问题清单,并“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工作,确保相关问题整改到位。
(二)精准落实各类政策措施方面
1.调整完善促进脱贫群众增收等政策措施。制定并印发《瓦马乡2022年至2024年脱贫人口三年增收行动计划方案》,结合实际调整完善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配套政策措施。
2.落实“雨露计划+”政策。2023年度实施“雨露计划”教育资助156人次,发放补助36.35万元。
3.落实就业培训政策。进一步开展瓦马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登记核实工作,摸清瓦马乡域内用工需求底数,通过微信群、村委会议宣传务工岗位信息,帮助指导农户选择就业。截止目前,劳动力信息更新已经结束,共采集务工信息10403条,向社会推荐就业信息31期789条;开展技能培训 342人,培训内容为特色农业种植加工,农村用电安全员培训,完成比例为143%;开发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287个,其中保洁员142人,护林员145人。
4.落实消费帮扶。瓦马乡建立健全了消费帮扶机制,强化滞销农产品动态监测,推进脱贫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食堂等“九进”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消费帮扶。
5.转移性收入。严格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高龄补贴、孤儿补贴、耕地力保护补贴、畜牧业补贴、农业生产保险理赔金、生态补偿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奖励补贴、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按时足额发放相关补助资金。
6.金融帮扶。接续开展金融帮扶,小额信贷做到“应贷尽贷”“应展尽展”。瓦马乡2023年度小额信贷任务是530万元,截止2023年12月,完成放贷583.2万元,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三)“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质量巩固提升
1.教育保障。一是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建立健全日查周报月清、动态监测、台账销号、失辍学报告、领导片区负责、信息互通、结对帮扶、家访登记、临时工作专班、群众监督10项机制,困难家庭儿童少年无因贫失学辍学。二是积极落实各项助学政策。2023年度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660人次,发放补助9.9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4248人次,发放补助234.0625万元;雨露计划补助156人次,发放补助36.35万元。
2.医疗保障。一是巩固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瓦马、汶上两所卫生院及全乡21个村卫生室的床位、人员、设备和科室设置全面达到脱贫成果巩固要求指标。二是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分类救治工作稳步推进,完成瓦马乡群众患32种大病和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4种慢病人员情况排查工作。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中特殊人群:六种人群(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四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四是全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符合条件的享受医疗补助。
3.住房保障。一是对全乡范围内的房屋进行再排查,逐户分析研判,对已实施危房改造的农户房屋进行“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并已进行整改;2023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7户,农房抗震改造99户。二是开展自建房排查,完成系统信息数据录入工作。
4.饮水安全保障质量巩固提升。一是2023年瓦马乡通过全面排查,补齐短板,按照“一户不漏,户户保障”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二是2023年度完成了瓦马乡2022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其中包括掌上村掌上一二组供水工程维修养护(村庄中段新建20m³调节池1个)、谷米村小寨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在水源点小寨大龙洞新建5m³取水池1个,新建10m³调节池1个,架设DN40mm管道150m)、安邦供水工程维修养护(白沙沟村民小组渗漏维修30m³调节池1个);三是区水务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共5个,总投资50.78万元。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供水管理责任有效落实。
(四)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按月监测预警,按程序识别认定监测对象,精准制定并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瓦马乡按月开展监测预警工作,收集风险预警信息,对重点对象逐户开展分析研判,入户调查后,对拟新识别对象进行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区级审定,制定监测对象“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瓦马乡共有脱贫户及“三类监测对象”1210户5052人(其中:“三类监测对象”297户934人)。“三类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115户441人,未消除风险182户493人。具体情况为:脱贫不稳定户73户268人,已消除风险34户154人,未消除风险39户114人;边缘易致贫户135户431人,已消除风险66户240人,未消除风险69户19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89户235人,已消除风险15户47人,未消除风险74户188人。
(五)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针对全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按照“一户一策、一定三年、分年实施、按季监测”要求,制定落实到户到人帮扶计划,录入云南省脱贫人口收入监测系统。针对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制定了落实帮扶措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社会兜底保障等)、责任主体。
(六)就业帮扶
一是健全服务体系。建立乡、村两级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乡级劳务工作站,配备1名专职人员负责农村劳动力信息调查、岗位推荐、宣传发动、组织输出等工作,村(社区)配备1名专职人员负责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关工作。二是全面摸清底数。集中乡、村、组三级工作力量,全面摸排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及务工、产业现状,建立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并动态更新管理。2023年度全乡共有劳动力14600人,在家务农4225人,就地就近务工(本乡镇内)3856人,国外务工11人,省外国内3352人,县外省内1455人,乡外县内1701人。三是精准劳务输出对接。积极与区人社局、人力资源公司、劳务中介机构对接,每月定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组织对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进行转移输出,力争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四是做好兜底就业。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通过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共设公益性岗位287个,其中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45人,保洁员142人。五是通过向职业院校及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院校输送初高中毕业生,确保“过渡期”脱贫人口“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及毕业后稳定就业稳定。
(七)产业帮扶
更新完善瓦马乡产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工作方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规划布局,增加优势产业和高效产业占比,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帮扶效益,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有条件、有能力的脱贫人口“双绑”全覆盖,实现脱贫人口家庭经济收入稳中有增。
1.种植业方面。全乡桑园累计面积达到9845亩,下达养蚕任务3000张,交茧量90000公斤。目前蚕共养殖六批次,已全部完成收购工作,圆满完成目标任务;2023年香料烟实际种植面积700亩,指令性收购烟叶2000担,实现产值约255万元;瓦马乡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发展工业辣椒种植2000亩。
2.养殖业方面。截止第二季度,全乡生猪存栏73974头,能繁殖母猪存栏4995头,肉牛存栏11759头,羊存栏27264只,家禽存栏107319羽。出栏肥猪74559头,出栏肉牛4152头,出栏肉羊21407只,出栏家禽193526羽。
3.村级集体经济方面。通过了解各村实际情况并与村干部沟通协商制定每个村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目标任务,每月通过各村进出账单了解各村集体经济动态,督促各村按计划完成本年度集体经济收入目标。2023年度瓦马乡各村(社区)壮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246.13万元,圆满完成上级下达壮大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指标任务。
4.产业项目实施方面。一是2023年实施隆阳区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二批)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10000 亩,道路新扩宽硬化5条总投资1200万元。二是完成2023年全乡农牧民补助制表录入工作(其中禁牧面积30616.55亩,平衡面积140531.11亩)。三是完成兑付2023年发放耕地力保护补助5632户,补助资金391.9311万元。四是完成兑付2023年实际种粮农户一次性补贴第一批5632户,补贴资金46.33942万元。五是瓦马乡2023年绿美乡村建设共涉及10个自然村,10个建设点位,共需绿化2480㎡。
(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围绕《关于支持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的若干政策措施》,以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完善安置区配套设施,强化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安置点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进一步提升安置点管理服务水平。2023年在安置点实施后续帮扶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397万元。目前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正在施工阶段。
全乡共有4个安置点,有搬迁户295户1293人,其中原建档立户264户1165人,同步搬迁户31户128人,其中劳动力人口823人,外出务工563人。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脱贫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动态清零,消除“零就业”家庭。
(九)项目资金管理规范
为进一步解决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问题,瓦马乡紧抓规范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制定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持续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切实做好扶贫项目资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上的有效衔接工作。一是明确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畴,根据中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2013年以来使用各级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社会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等投入形成的资产(包括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以股权形式存在的资金资产等)。二是全面摸清了扶贫项目资产底数,以项目实施主体为依据,全面摸清扶贫项目资产有关情况,对已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应统尽统,建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同时,根据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按照经营性、公益性和到户类对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分类。自2013年以来,瓦马乡实施项目498项,总投资39074.25万元,其中经营性项目资产有36项,投资1521万元,占总投资的3.91%,公益性项目资产有252项,投资17563.92万元,占总投资的44.89%,到户类项目资产有210项,投资11256.09万元,约占总投资的28.84%。三是积极指导各村(社区)对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建章立制工作。形成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发挥带贫减贫作用。
(十)脱贫地区脱贫人口收入增幅
制定瓦马乡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对照上年收入逐户、逐项摸排脱贫户2023年生产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情况,对脱贫户可能出现的减收风险点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精准制定帮扶计划,建立“一户一策”,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十一)挂包帮扶方面
一是领导带头,严格实施“领导挂村、干部包组”制度。班子成员带头挂钩脱贫村、脱贫户,乡干部挂包脱贫户,形成主要领导一线指挥,分管领导协调推进、全面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二是帮扶单位带头,深入开展“访民情、查民意、促整改”工作,11支驻村工作队进驻11个脱贫村帮扶,指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是全乡总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农业质量不高,工业发展薄弱,第三产业滞后,没有可以长期支撑全乡发展的优势产业,综合实力与其它乡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压力较大,群众收入渠道单一,返贫风险依然存在,乡村振兴思路不宽、方法不多。三是民生短板仍然突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教育、医疗质量水平不高。四是日常支出领域多,争资渠道不宽,加之历史债务沉重,财政保运转、促发展压力大。
下一步,瓦马乡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持续抓好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探索工作,以发展产业、增加就业为抓手,在群众增收致富方面寻求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