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隆阳区第六届四次会议第06040097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
- 01525688-5/20250826-00016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5-08-26
宝清月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关注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产生的问题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改善儿童上学条件方面。一是要求学校建立健全学生乘车信息管理档案。鼓励公共交通、“校园直通车”等服务供给,以减轻学生上放学交通的可持续性与普惠性。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定期了解其上下学途中的情况,强化对他们的交通安全教育与心理关怀。二是协调乡镇(街道)牵头建立跨部门协调小组,定期会商,完善交通网络、交通保障方案与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交通执法,加大对农村地区交通秩序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确保学生上学安全便捷。三是开展交通知识宣传,提升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学校与辖区治安、派出所等部门密切联系,强化“护学岗”勤务,在学生上下学时段,于学校周边路口等重点路段开展护学工作及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四是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相应的资助,切实减轻家庭支出。
二、增加校内住宿设施方面。我们已充分认识到偏远地区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交通不便及上下学时间过长问题。目前,正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全力争取资金支持,计划分批次为有需求的农村学校建设校内住宿设施。建设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套建设宿舍、食堂、浴室等生活设施,确保住宿环境安全、舒适,切实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在校生活氛围。
三、关注儿童身心健康方面。一是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隆阳区整合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资源,建成“一系统三中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个系统”即由区教育体育局联合关工委、卫健等部门,构建专业完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矫治体系;“三个中心”分别是在隆阳区妇幼保健院设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诊疗中心,以及在区教育体育局设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多维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是健全组织与协作机制。成立隆阳区教体系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聘请保山学院、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单位的专业人员担任顾问,统筹推进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区教育体育局联合区卫健局,推动学校与当地医院、心理卫生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配齐学校卫生健康副校长,并探索在学校设置医疗点,由医院派出医护人员到学校值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四、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一是建立校内帮扶机制。推行“校内代理家长”制度,由班主任、科任老师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与孩子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代理家长通过定期家访、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与生活需求;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精准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适时开展团体辅导、一对一交流等心理疏导活动。二是深化家校协同。开展“家长开放周”“亲子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册,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重点加强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家庭孩子监护人的联系,交流教育方法与经验。组织“千师访万家”“把爱送回家”等家访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留守儿童家访全覆盖。三是构建校外联动网络。推行“校外代理家长”制度,各村(社区)明确1名“校外总代理家长”,广泛动员志愿者、行业部门工作人员、村干部、党员及爱心人士担任“校外代理家长”。共同关注孩子校内外生活,形成全方位关爱体系。
五、关于提升家长教育意识方面。隆阳区各学校已实现家长学校全覆盖,每学期开学前和学期末都要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培训活动。此外,适时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担任讲师,提升培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培训内容涵盖儿童身心健康、学习辅导等方面,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开设家长课堂,方便家长随时学习。例如,2024年联动北京师范大学“圆梦工程”项目组,推出 10期“心育心援”家长直播课。
六、建立家庭支持系统方面。一是区教育体育局、区妇联分别组建专家讲师团,广泛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讲活动。其中,在“心育护蕾 守望成长”心理健康专项行动期间,邀请31名专业人员组成专家讲师团,分5个小组开展家长讲座170余场,培训家长20000余名;区妇联开展宣讲35场次,惠及近5000户家庭。通过系统宣讲,有效督促家长履行家庭监护职责,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二是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依托寒暑假“返家乡”大学生和麒麟城堡支教志愿者团队,在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活动室开设爱心托管班,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活动,传授“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青春期亲子沟通技巧”“儿童安全教育”等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家庭教育微课堂”,推送亲子共读指南、教育政策解读等内容,为家长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渠道,解答家庭教育困惑。三是实施精准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隆阳区以多元项目为依托,招募511名“爱心妈妈”,结对帮扶597名儿童。先后实施“爱在开端”“爱暖万家”“艾玫妈妈”和谐亲子志愿服务等项目,从生活照料、思想引导、心理关怀等多维度为家庭提供支持。如“爱暖万家”项目通过两年实践,为100个困境留守儿童家庭营造了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艾玫妈妈”项目借助亲子课堂等形式,有效传播科学教育理念,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七、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面。一是加大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投入。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改薄与能力提升”、校舍维修长效机制等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农村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硬件条件,包括新建或更新图书馆藏书、完善实验室设备、增添体育器材等;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捐赠、社会赞助等方式拓宽资源渠道,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二是优化教师教育资源配置。严格落实乡镇岗位补贴政策,对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外工作的教师实行乡镇工作岗位补贴;根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划分四个补助档次,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职称待遇方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职称系列并设立正高级教师职称,中、高级岗位设置向山区学校倾斜。评先选优中坚持向乡村教师倾斜,建立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核心的山区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任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符合条件的给予申请乡村从教20年优秀教师表彰奖励。
八、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一是开展送教下乡与研修活动。隆阳区教育体育局组织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送教,进行教学案例研讨和教学“问诊”,城区教师即时响应农村学校需求。例如,2个区级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适时开展辐射全区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研修活动及送教下乡学生心理疏导活动,有效提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创新城乡教学协作模式。开展城乡学校“同上一节课”活动,由城区名师主讲,农村教师辅助答疑,课后共同复盘教学效果。建立资源共享库,上传优质教案、课件、试卷、微课视频等,按学段、学科分类标签,供农村教师调取;同时鼓励农村教师上传乡土特色课程资源,探索“乡土课程开发”。三是实施“定制化”教师成长计划。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学科教师专业培训、小学期自主选学培训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精准度。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也将持续加强部门协同与社会协作,不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保障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