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隆阳区第五届第三次会议第53096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
- 01525688-5-/2019-1016005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文 号
- 隆教体发〔2019〕146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9-10-16
尊敬的杜经寿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续问题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办复情况
问题一:政府应及早关注基层教育,对基层乡镇的薄弱学校给予重点扶持。
答复: 蒲缥镇2016年至2018年10所完小共有全面改薄项目13个,总投资19667028.48元,新建校舍34157.93平方米,新建运动场3块,硬件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2017年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充实了每一所学校的教学设备,现在小学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交互式一体机,每一所完小都有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数学器材室、体育器材室,农村办学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也提高了。由此可见,从中央到地方,近几年对基层教育的投入超过了城区学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实现了基本均衡。
问题二:上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的督导工作
答复:2016-2018,隆阳区为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先后迎接市、省、国家三级督导评估,由隆阳区教体局组成的督查组对全区每一所学校的督导检查工作每学期不低于4次,2016年以来,隆阳区教体局每个股室挂钩一个责任乡镇,每学年对乡镇所有学校的督导不低于4次,督导室牵头的各种专项督导、随机督导、现代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每年不低于3次,蒲缥镇在近几年的各项督查工作中是重点督查乡镇,尤其是2019年,控辍保学工作蒲缥镇是重灾区,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督导次数极其频繁。通过督导,蒲缥教育工作严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以评促建,以检促发展,各级各类学校都得到长足发展,
问题三:现在还存在着城乡教育不均衡的一面,希望能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才能满足农村广大学生和城上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才能实现受教育的公平。
答复:隆阳区于2017年12月被国家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后,针对大班额问题,学校占地、校舍、运动场面积不足问题,教职工数量不足、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等存在问题,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改方案,并进行了积极整改。截止2019年,蒲缥镇共有中小学13所,其中完中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0所,教学点1个。10所小学达标率100%;保三中十项指标中9项达标,其中1项(百名学生计算机)不达标。蒲缥中学9项达标,其中1项(学生与教职工之比)不达标。根据国家规定的10项指标中7项达标即可视为基本均衡,蒲缥镇各学校可以说是高标准实现基本均衡。
2020年以后,隆阳区将要申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为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向优质均衡迈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提高隆阳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2018年以来,隆阳区结合实际,对标对表从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认真研究达标情况,针对差距,补齐短板,制定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及整改时限,向着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迈进。截止2019年,蒲缥镇有9所小学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7项指标标准,达标率90%。其中蒲缥中心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教学仪器设备值、多媒体教室间数3项指标不达标。保三中体育运动场、教学仪器设备值2项指标不达标。蒲缥中学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5项指标不达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将教育问题当做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投入人、财、物的支持。
(二)加强教育督导,以促督建,高标准规范办学。
(三)教育均衡方面
1. 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2019-2020年,力争大多数学校及50人以上教学点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2. 加大学校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2019-2020年,力争大多数学校及50人以上教学点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 平方米以上。
3. 加快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2019-2020年,力争大多数学校及50人以上教学点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 2.3 间以上、2.4 间以上。
4.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增强群众满意度。2019-2020年,在坚决消除超大班额的同时,逐年减少大班额现象。采取“电脑派位”、实行“1+1”名校结对办分校、“1+N”名校带弱校等改革措施降低择校热度。力争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社会对教育的认可度达85%以上。
5.薄弱学校改造方面:在易地扶贫安置工作中,扶贫安置点适度超前谋划,科学预留教育用地,把教育设施规划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规划结合起来。易地扶贫安置点要加强同当地乡党委、政府的协调配合,首要任务要落实学校建设用地,并承担相关费用、办理建设用地等手续。项目选址的地块要符合各易地扶贫安置点土地利用和总体规划,项目选址和建设用地由区自然资源局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审批。区教育体育局会高度重视易地扶贫安置点新建学校建设,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易地扶贫安置点学校配套建设,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子女入学需要。
感谢你对教育事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以后能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联系人及电话:杨静芳 21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