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隆阳区六届一次会议第61026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115330015798377733-/2022-0711003
发文机构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2-07-11

关于对政协隆阳区次会议

61026号提案的答复

 

隆阳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隆阳区历史文化遗迹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隆阳古称永昌,历史文化悠久,现为保山中心城区,素有“滇西文献名邦”之誉,199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隆阳区辖区内涵盖了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文物保护单位188项(文物构成点214处),国家级4项、省级8项、市级19项、区级71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86项。按类别可分为五大类:古建筑109项,古遗址19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3项(近现代重要史迹17项、代表性建筑16项),石窟寺及石刻21项(石窟寺3项、石刻18项),古墓葬6项。全区有博物馆(纪念馆)4个,即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梁金山纪念馆和民办博物馆保山市隆阳区永昌民俗博物馆、保山南红博物馆。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指示要求,以工作机制的完善强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隆阳区文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冰凌为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为副组长,区发改、区民宗、区公安等10个部门为成员的文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同时将文物保护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形成区、乡(镇)、村三级文物管理责任体系,层层签订《文物安全工作管理责任书》,形成“党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

   (二)紧跟政策步伐,探索文化遗产利用。一是立足保山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的定位,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结合隆阳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隆阳区关于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同时成立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隆阳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隆阳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组织和协调,并编制和实施相应的保护利用规划。为进一步统筹推进保山中心城市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20209月市、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完成了《保山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利用策划案》的编制。二是隆阳区目前已有53处历史建筑,截至目前,区住建局已完成蒲缥镇12处历史建筑的测绘,现正向上争取资金,加快推进历史建筑测绘工作。三是隆阳区自然资源局正在编制隆阳区国土空间规划,隆阳区文旅局正积极向上申请资金编制文物保护专项规划,下一步拟将文物保护专项规划中需要保护的文保单位和管控规则纳入隆阳区国土空间规划。四是隆阳区仁寿门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已纳入保山中心城市更新计划,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文旅局、区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详细规划设计编制工作。

(三)加强项目申报,提高文物影响力。一是积极申报省级革命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光尊寺、腾阳会馆、梁金山故居、杨振鸿墓保山抗日江防遗迹群、马王屯立煌营、彭蓂墓、赵锡光故居、金鸡文昌宫于20211月被云南省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革命文物。20213月蒲缥镇梁金山故居、赵锡光故居、保山金鸡武装起义展览馆被保山市委、市政府公布为保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3月,赵锡光故居、金鸡文昌被保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合理开发,根据《关于印发<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实施方案>3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隆办发﹝2019109号)文件要求,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配合市级对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隆阳段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对隆阳区境内段古道沿线各个时期的道路遗迹、古渡桥梁、邮驿站点和相关的碑刻题记等历史遗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目前已完成对保山中心城市文物资源和南亚廊道隆阳段的野外调查工作,现已编制成书《南方丝路永昌道》,为下一步保护利用和城市建设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四)大力推进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借助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系列多形式的宣传,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的了解认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二是进一步加强“隆阳文旅”新媒体宣传推广,在做好“文旅隆阳”微信平台的同时,开通“抖音”短视频,充分挖掘隆阳文化旅游资源,制作更多更优质的展示隆阳风采与形象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示隆阳文化旅游特色和发展的新面貌、新风尚,把隆阳的好声音、好资源、好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区文化和旅游局自20215月正式开通了“文旅隆阳”抖音官方账号,主要发布内容主要以隆阳城区+16个乡镇为单位,探寻隆阳全区内文化、旅游、人文、资源结合区内文化、文物、非遗、美景、美食、节庆等内容,精心组织策划拍摄、剪辑制作发布隆阳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优质短视频,充分展示隆阳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努力提升隆阳文化特色旅游知名度。自运营以来,“文旅隆阳”官方抖音号现已发布短视频99期,粉丝数量1.1W人,获赞6.7W;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隆阳文旅”品牌不断提升,树立了良好形象。

(五)加大管护力度,保障文物安全。坚持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实行加强管护与严格执法相结合,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一是认真搞好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划定保护范围,树立标志碑,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保管机构,全区所有文保单位,均按《文物保护法》规定的程序制定和公布,档案齐全。二是严厉打击文物违法行为。在加强巡查保护的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始终坚持“双管齐下,打防并举”的方针,对无视国家法律,抢占、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构成违法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015年以来,全区文物系统共查处文物违法案件两件,具体为隆阳区板桥青龙街遭施工破坏案和汉庄城址被违法开挖案件。

(六)加强项目建设,夯实文物保护基础。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社会集资等多种资金筹措方式,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一是向上申报专项经费,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2018-2019年向国家争取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阁消防防雷项目专项经费473万元,目前该工程已完工,正在准备终验;2020年向国家争取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光尊寺防雷项目专项经费223万元,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技术交底工作,待第一批工程款支付到位后,立即开工;通过招商引资,2020年由上海申伸强建设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用于板桥青龙街提升改造计划,2021年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出资3500万元用于青龙街非遗文化街区的打造,目前青龙街的道路已完成修缮,街道两面商铺根据《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板桥村青龙街主街示范区提升改造规划》已完成立面改造;2022年争取到保山玉皇阁灶君楼保护修缮项目经费123.94万元,保山光尊寺消防工程项目经费480.82万元,待前期工作完成后,随即施工;2022年向上申报光尊寺安防项目、汉庄城址围栏防护,积极争取向上资金支持。二是发动社会集资,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在区级财政无力投入的情况下,隆阳区通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捐资的方式搭建文物保护修缮平台。补助30万元启动资金,组织社会、民间筹资共500万元,共530万元,对兰城街道市级文保单位汉营东岳庙进行修缮。目前已对东岳庙大殿、前殿、子孙殿、十大阎罗殿、黑白无常殿等主体建筑完成修缮,目前正在进行彩绘工程;岱官社区自筹资金120万元完成了对永保寺大殿的修缮;汉庄镇彭海村委会群众自筹资金80余万元完成了对市级文保单位宝山寺的修缮;永盛街道羊邑社区群众自筹资金20余万元完成了对区级文保单位羊邑花桥的修缮;补助经费10万元,群众自筹10余万元,发动河图街道金竹林社区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永丰寺大殿进行岁修;协调吾悦广场开发商,出资80万元,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下村文昌宫实施修缮保护工程,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修缮保护设计方案编制。三是配合好市文旅局实施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营李将军府的修缮保护工程,该工程总投资545万元,主要修缮李将军府南院、中院和北院,该工程正在施工阶段。四是出台文物建筑认养管理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文化和旅游局根据《保山市文物建筑认养管理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文物保存现状、可利用率等因素,整理出隆阳区第一批文物认养清单,即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鹤观、廖官何武成老宅、大理会馆和迤东会馆4项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条件成熟后向社会进行公示。通过文物建筑认养,进一步增加文物保护资金的来源渠道,减轻政府的压力。目前已对接多家企业,咨询白鹤观、廖官何武成老宅的认养意向。

(七)依托文化人才资源,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一是组建隆阳区文化和旅游专家库,引导本地文学、历史、传统技艺等方面的人才主动参与文化研究、规划编制、项目指导等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博物馆建设,建成永昌民俗博物馆、保山南红博物馆2个非国有博物馆。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保护专项资金未纳入财政预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条相关规定“国家发展文物保护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于近几年隆阳区财政困难,因此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目前尚未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目前,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十分有限,对各级文保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护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同时也存在因财政未开通拨付系统,工程经费无法正常支付,导致工程停工无法推进,农民工工资得不到有效保障,中央专项资金面临被收回的局面。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阁消防和防雷设施建设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尊寺防雷设施建设项目。

(二)文博场馆建设与城市建设、文化发展的需求严重不匹配。隆阳区无区级博物馆,隆阳区文物管理所无办公场所。保山历史名人馆在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推出精品展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存在欠缺

(三)文物保护力度有限。隆阳区共有188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单项达214,虽然区文化和旅游局通过不断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引导社会集资拓宽融资渠道用于文保单位的修缮,使大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但部分文保单位由于受产权不明晰、修缮工程涉及部门多、投入资金大等因素影响,如辛街南岳庙、大理会馆、迤东会馆等文保单位,保存现状不容乐观。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精心组织实施。争取将文物修缮保护、恢复重建和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区政府财政预算,实施文物保护工程。

   二是持续推动“文物领养”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之后能够促使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也能够在文物保护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或者社会效益。

   三是加大对现存文物古迹的修缮保护。隆阳区拥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至今保存着众多文物古迹,这是保山中心城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应作为重点来突破,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对现存古建筑加以修缮保护利用。通过积极向上申请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汉庄城址的保护开发利用项目,建成如良渚一般的“古城遗址公园”。同时加大区域内各级文化遗产申报晋级力度。在创建过程中,要加快区域内各级文化遗产的申报晋级力度,让更多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非遗项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成功申报晋级,助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争创工作。

   四是结合保山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进一步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仁寿门、板桥青龙街、金鸡古镇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丰富名城内涵,形成彰显永昌文化、环坝区的历史文化旅游圈,让文物“活起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融入其中,让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结合起来,做到历史文化名城形神兼备。

   五是借助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将保山隆阳历史文化从点上传播走向面上传播,通过将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云南段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盘活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从而不断扩大历史文化宣传外延,使保山历史文化从城市化走向世界化。

 

  (联系人:赵静容  联系电话:0875-3067013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