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 索引号
- 01525702-8/20221222-00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公开目录
- 公共服务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12-22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食品安全决策部署,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底线,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中向好。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部署,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批示指示,提出工作要求。区食安委结合隆阳区食品安全工作形势,2022年先后组织召开全区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防控工作会议、全区春秋季学期开学专题动员会议、城乡居民满意度调查业务培训会、全区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推进会、全省落实“两个责任”工作视频调度暨培训会等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二是压实责任。制发《隆阳区202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清单》,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压紧压实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区、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有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见效。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扛起食品安全领导责任和属地责任,牢牢绷紧食品安全底线这根弦,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二)源头治理,提升食品监管效能。一是严把食品经营市场准入,区市场监管局采取资料受理、现场核查和依法行政审批措施,新办(换证)食品经营许可证2162户(食品销售340户,餐饮1684户,食堂138户);预包装食品备案955户,摊贩备案504户(食品销售287户,餐饮217户);小作坊登记196户;区级新办(换证)食品生产许可证20户。二是严把粮食质量安全。严把粮食收购、入库、储存、出库和入市五道关口,加大粮食加工产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检查力度,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今年以来,检查粮食加工品生产单位105户次,抽检粮食制品57批次,责令整改2户次。三是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认真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强化农药兽药监管,指导农兽药经营环节监管和安全使用环节服务工作,提升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意识。全区《农药经营许可证》520个,检查农药经营单位2155户(次),整顿市场30个(次),农药质量省级抽查样品10个,合格率100%,签订农药安全经营承诺书520份,发放宣传资料共1.3万份。四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按照《云南省202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云南省202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实施方案》,《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进一步压紧压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防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流入市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线上、线下培训60场11142人次,发放农兽药禁用目录、三年“治控促”行动宣传挂图相关资料5000余份,完成产地检疫生猪80.11万头,屠宰检疫生猪13.66万头。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13707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313.8吨。
(三)紧抓重点,治理成效明显。一是抓实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三年行动、散装白酒整治行动、保健食品清理整治行动,贯穿全域全年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聚焦民生领域关注开展“铁拳”行动,聚力解决突出问题扎实开展过期食品整治月行动。共检查白酒小作坊180家(次)、散装白酒经营户320家(次)、供应散装白酒的餐饮服务经营户620家次,抽检白酒190批次。检查涉老“食品”“保健品”生产经营企业39户次,约谈企业2家。二是抓冷链食品安全。紧盯疫情防控风险点,坚决筑牢“由物传人”的屏障,切实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召开各类涉及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会议5次,组织中心城区较大冷链食品经营单位30家开展冷链食品管理业务知识培训。严格落实冷链食品“111”风险排查机制,检查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400户次,隆阳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按规定处置未按规范经营的进口冷链食品食品73件(不同规格),净重量约825千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三是抓实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从2021年底起,区政府食品安全办牵头,组织教育、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分阶段开展了冬春季食品安全、食物中毒防控、“迎大会、保安全”3个百日行动,切实保障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COP15第二阶段大会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截至2022年11月8日,全区“守查保”专项行动累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8823户,检查覆盖率达到89%,发现风险问题144个,处置完成136个,完成处置率达94%。四是抓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认真组织开展春季秋季开学、中高考期间、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召开全区春秋季学期开学专题动员会议,压实部门、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严格执行《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隐患亮牌督办管理实施细则》和《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规范》,切实提高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检查各级各类学校食堂710户次,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户1903
户次,排查安全隐患173条(已限期整改)。张贴《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识贴5000余份,签订《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售酒承诺书》1000余份,约谈烟酒经营户310家次。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5期,培训食品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380人(次),执法人员30人次。完成食堂“6T”实务管理349户,明厨亮灶343户。加大学校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力度,扩大风险监测覆盖面,提高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发现率和处置率,抽检校园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196批次。五是抓好农村市场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发挥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规划、协调配合、督查等作用,以小作坊、小商店、小摊点、小餐馆、小商贩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集市、食品批发市场等为重点检查对象。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调味品、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等为重点检查品种,认真开学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假冒食品、“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超过保质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农村食品消费市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六是抓好食物中毒防控工作。召开全区食物中毒防控工作部署会,及时贯彻落实省、市加强食物中毒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7月份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食物中毒风险、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政治责任,定期研究解决本地区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推动责任落实到底到边,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结合隆阳实际,抓牢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这一工作重点,印发隆阳区《关于加强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工作的通知》《隆阳区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第二阶段“食物中毒防控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开展食物中毒防控集中宣传教育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食物中毒防控工作责任。同时,通过设点咨询现场讲解、编推微信短信、制发预警公告、张贴毒菌图谱、播放公益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渠道,向群众广泛宣传食物中毒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截至目前:共检查农贸市场36个、餐饮服务单位845户次、食堂(学校、机关、企事业、建筑工地)65个次,组织集镇赶街天宣传42场次,粘贴《保山市野生菌中毒事件信息报送流程图》、《云南省食物中毒防控宣传画册》、《珍爱生命谨防野生菌中毒》等毒菌图谱宣传画3500张,“乡村大喇叭”早晚播放野生菌宣传音频3800余次,各级发布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预警公告560次,编推科普微信1503条次。七是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监管。各乡镇(街道)严格执行《云南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和各级疫情防控控工作要求,按照“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的原则,加强备案管理,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聚餐风险隐患监管检查工作,有效防范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截止目前,集体聚餐备案328家(次),现场指导328餐次。
(四)强化预警,加大抽检监测打击力度。一是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紧盯群众接触较多的食品,把食品蔬菜综合批发市场、食品加工小作坊、校园及周边等作为消费的重点区域,加大食品抽检监测力度,及时消除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风险隐患。卫生健康部门对5个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等开展2次水质抽检,合格率为100%(其中:水源水采样17份,合格17份;出厂水采样17份,合格17份;末梢水采样54份,合格54份)。对7家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开展监督抽检3次,抽检样品290份,不合格6份,合格率达98%,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14份,均已限期整改。区供销社送检食品18个产品,送检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2个大类(蔬菜、水果)各4000余吨。农业农村部门蔬菜水果抽样检测样品570个。其中蔬菜样品534个,合格533个,合格率为99.81%;水果样品36个,合格36个,合格率为100%。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国抽、省抽、市抽食品监督抽检2515批次(其中:国抽207批,省级省以下2308批),不合格49批次,合格率98.05%;食品快速检测455批次。农业农村部门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1691批次,合格1687批次,不合格4批次,合格率99.76%。(其中:蔬菜水果抽样检测1625批次,合格1621批次,合格率99.75%;畜禽产品例行抽样检测42批次,合格率100%;水产品例行抽样检测24批次,合格率100%)。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全区食品安全大局稳定。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从严从快查办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案件,强化行刑衔接,及时将涉刑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公安部门认真办理食品领域刑事案件,给违法犯罪分子以严厉打击。
(五)广泛宣传,提升群众安全意识。一是强化宣传教育。通过设点咨询现场讲解、编推微信短信、制发预警公告、张贴毒菌图谱、播放公益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势,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食物中毒应急救治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在区级媒体平台刊发(播)新闻稿件10条次,播出公益广告120条次,开展现场集中宣传45场次,发放食品宣传材料15000余份。二是加强培训。开展食品知识培训2次,培训食品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1250人次,不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三是强化应急管理。严格执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发布食品安全预警公告5期,做到了早提示、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四是畅通投诉举报平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493件,办结493件(其中:投诉125、办结125件,举报368件、办结368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重视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街道)、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总体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措施不力,抓排查、抓整治、抓宣传、抓统筹工作不到位,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二)食用农产品源头风险隐患治理困难。农兽药残留超标依然存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不够,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溯源处置、风险隐患消除存在障碍。
(三)食物中毒防控形势严峻。野生菌、草乌(附片)、校园食品安全、农村集体聚餐等风险隐患突出,食物中毒宣传引导普及深入不够,警醒警示警告作用不强。
(四)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点多、线长、面广,监管任务繁重,监管队伍能力建设与监管任务严重不匹配。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和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发挥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规划、协调配合、督查等作用,推进联合执法,切实加强层级间、部门间的配合联动,形成食品安全协同治理合力。
(二)突出监管重点。持续推进“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信息互通和执法协作机制。聚焦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区域、重点场所以及监管的薄弱环节,加大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排查和监管力度,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实现食品加工、销售、仓储监管全覆盖。
(三)严打违法行为。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高风险问题管控,重点问题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食品检查抽样检验力度,强化食品抽样检验结果的综合运用,促进源头治理和行业自律,对食品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让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寸步难行,达到查处一起案件净化一片市场的目的。
(四)加强宣传教育。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等媒介平台,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消费者辨别优劣产品的能力。引导行业自律,发挥食品市场的行业自律作用,合法经营。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按规定做好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台账管理等食品安全相关制度。持续开展城乡居民满意度调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有效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
隆阳区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