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庄永铸:真情服务,做好人民调解员
- 索引号
- 01525760-x-/2020-0612007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汉庄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06-12
汉庄永铸:真情服务,做好人民调解员
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永铸社区位于汉庄镇东北部,永铸村委会坐落在热闹的农贸市场里面,这人多矛盾纠纷就多。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到人身意外伤亡事故;小到几百块钱的赔偿纠纷,大到几十万伤亡赔偿纠纷,永铸社区“金牌调解队”都一一手到擒来,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他们凭借着一股认真、敏感、公正的干劲,2020年以来,先后调解村民纠纷28起,其中:书面调解9起,口头调解19起,起起成功,成为了群众心中公认的“金牌调解队”。
王林春:做有温度的调解员
农村纠纷的产生多数是因为一句不礼貌的言语,一个不文明的行为或者一点小事,往往没有上升到对簿公堂的必要,这时候,乡情就成为了调解纠纷中的“缓冲器”。社区调解主任王林春在调解时,善打、巧打亲情、友情、乡情、村情等“感情”牌,让它们成为双方纠纷之间的“润滑剂”,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碰撞。“农村人‘好面子’,很多时候只需要‘给个台阶下’,事情就解决了”,王林春深有感触地说道。处理邻里纠纷时,他一般会劝当事人珍惜邻里乡亲的缘份,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想想对方的心情和体会,将心比心,让纠纷在邻里情义中化解开来。王林春说道:“以情动人,让双方换位思考,更容易把话说进乡亲们的心坎里,可以更高效地解决邻里矛盾纠纷。”
杨洪恩:当好调解“中间人”
“老百姓来到村委会调解室内,就是带着想解决问题的想法过来的。”社区专职调解员杨洪恩认为,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就是要当好当事双方沟通的“中间人”,既要说道理,更要讲法律,让双方达成共识。如何当好“中间人”?杨洪恩自有他的绝招。他首先从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求开始,再用热情、认真的态度劝说双方“先熄火”,再跟他们算好经济账和健康账,让他们意识到假如矛盾纠纷不解决,一旦发生肢体冲突,轻则数千元甚至一生的积蓄,重则牢狱之灾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损财伤身,害人害己。待他们冷静下来之后,再采取分别单方面沟通做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要求、目的和底线,最后让双方的诉求慢慢靠拢,达成一致。
王国芹:做群众的贴心人
前几天,村里来了一位特殊群众,一个挺着大肚子,马上临产的准妈妈来到村里,进门就说要离婚,让计生员王国芹给她开个证明将孩子进行引产。作为调解委员一员的王国芹立马严肃地批评她:“你这马上要生了,离什么婚!”这准妈妈委屈地说道:“孩子他爸和我吵架,我生气,就想和他离婚。”王国芹一听,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语重心长的和她说:“孩子,夫妻吵架是常有的事,甭说你们这个年纪,就是年过半百,结婚了几十年的都会有矛盾,这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正说着,孩子他爸就气喘吁吁地来到了办公室门口,在王国芹的劝说下,夫妻俩握手言和,相伴着回家了。几天后,她再次询问,这位准妈妈已经生下了一个儿子,一家人幸福的让人羡慕。
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的人,老百姓心里永远不会忘记。近几年以来,永铸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用自己的真心、耐心、细心做好调解工作,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并成为汉庄镇标准化调委会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