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路上的先行者——杨国发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 索引号
- 01525760-x-/2020-1013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汉庄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10-13
脱贫攻坚路上的先行者
——杨国发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杨国发同志,一名参战老兵,退役回乡后于2007年金竹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至今,一直情系群众,真抓实干、身先士卒,扎实稳步推进金竹田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全村做出了显著成绩和突出的贡献。2014年,金竹田村被评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党的政策沐浴下,在上级领导支持带动下,金竹田村通过自身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自强·诚信·感恩”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向善、向上、向好”的整体社会风气。
一、引项目融资金,抓基础设施建设
该同志多次召开支部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思想,从各家各户通水电路到村委会搬迁,从引入九重葛旅游开发项目到依托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机遇争取项目,金竹田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是硬化入村、入组、入户道路;二是全村覆盖式的架设了人畜饮水管道32公里;三是进行了村委会的新建及搬迁;四是旧寨2组架设污水排放管道710米,实现雨污分流;五是村委会及每个自然村覆盖式建设活动场所共5个;六是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焚烧炉2个,聘请专职环卫工人4人,以自然村为单位动员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七是大力倡导殡葬改革,在王冒头山建成占地20亩的村级公益性公墓一处。以上基础设施的完善并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人居环境。
二、重教育提素质,抓社会延续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金竹田村教育十分落后,多数青少年未完成义务教育就回家务农、结婚生子,金竹田的可延续性发展动力不强。自杨国发到金竹田村委会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紧抓金竹田教育事业,他走村入户宣传教育重要性,动员辍学孩子重返学校,亲自开私车入户接送适龄儿童到汉庄完成义务教育。他以实际行动营造了金竹田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他二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使全村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大大提高,不仅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而且稳增不降。用实际行动来响应十九大报告中“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新要求。
三、建队伍聚人力,抓农村治理提升
为解决群众农闲时节打牌酗酒、赌博等陈规陋习,杨国发左思右想,与其他村干部多次沟通交流,最后总决定成立青壮年义勇队(由青壮年党员牵头,群众中年富力强、有正义感、有号召力的村民组成,主要负责本村急难险重、应急救灾、社会治安、公益事业、义务劳动等工作)、半边天文化队(由妇女党员牵头,村妇联为主体,群众中热心公益、恪守妇道、尊老爱幼的妇女组成,主要负责本村文化体育健康工作,牵头开展文体健身、关爱老人、关爱儿童、关爱孤寡、道路清扫等活动)、夕阳红调解队(由老党员牵头,群众中威望高、信誉好、公道正派的年纪稍大的老同志组成,主要负责政策宣传解释、调解矛盾纠纷和协调邻里纠纷、土地山林争议、公益项目征地拆迁、移风易俗引导等工作)“三支队伍”,共同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成为党支部功能职责发挥的有效补充。“三支队伍”的组建和运行,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面旗帜高高树起,为群众树立了榜样和示范,让陈规陋习渐改,村容村貌转好,民风民俗转变,提高了群众幸福感,促进了乡风文明,推动了社会和谐。
四、兴产业促就业,抓经济收入增长
为解决从“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模式转变,该同志带领群众积极进行多方尝试,从以前的种桉树、种核桃种植业到后来的养蜂、养牛、养猪、养鸡等养殖业,并介绍群众到外地务工,积极为群众寻找适合自身发展,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现金竹田村党支部与昌宁旭瑞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按照“一村一业”的思路,因地制宜,成立隆阳区林中发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发展林下养鸡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户522人。
全村外出务工387人,人年均收入30000元以上,劳动力务工就业,极大地拓宽了收入来源,快速地增加了群众收入。未外出务工的村民,多种种养殖结合,经济结构稳定,为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重学习严作风,抓自身廉洁教育
杨国发同志作为一名村干部,重视理论学习,用好用活“学习强国”APP,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该同志作为退役军人出身,作风优良,家风严谨,为人正直,遵纪守法,做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不贪不占,不损害集体利益,清正廉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关心同事,团结同志,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以身作则,为其他村干部、村民群众作出表率。
2007年担任村书记、主任以来,曾多次被表彰,其中:7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6次被授予“先进党务工作者”称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4次;2019年被评选市级扶贫工作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