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活动过多过频及对策

索引号
01525767-7/20230711-0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7-11

谨防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活动过多过频及对策


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安排一些业余文化活动,让干部们换换肩、歇歇脚,不失为一项福利。然而,不少干部吐槽,他们要参加业余活动不仅影响主业工作,还要牺牲休息时间、消耗额外精力去准备,这些活动名义上是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实际上却是形式主义加给一线的新包袱。

一、存在问题

(一)说是要“放松”,其实加压力。岁末年初,正是迎接检查、应对考核最为吃紧的关头。这时候干部们不仅担心工作进度,还有点怕领导突然让大家“放松放松”。日常工作纷繁复杂,经常遇到大事急事,早就习惯了加班加点。但相比日常工作,临时增设的各类活动往往更加耗费精力。比如,年底组织集体活动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但真正想吐槽的事情往往不敢提,还得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准备,反而给大家增加负担。有的部门为了避免活动冷场的尴尬,还会采取摊派指标的方式,强制基层报名参与。有些活动更是花样百出,有的要求创新工作总结形式,除了文字、PPT,还要制作短视频、表演情景剧;有的要求人人出节目,除了领导是观众,几乎每个人都是演员;有的上班时间搞活动,下班时间赶任务……这就导致参加文体活动变成强制性的工作任务,非但不能减轻压力,反而添了一种压力。

(二)办给领导看,意义全不管。不少干部表示,小聚怡情的集体活动,不失为日常紧张节奏的一种调剂,但是他们硬着头皮参加的许多活动,一来和日常工作的现实完全不搭界,二来和娱乐放松的期待不挨边,让大家只能长叹:“办活动比办公还累啊!”这样累人的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都会遇到哪些?一是敷衍应付型活动。“活动形式和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办了这场活动。”有的单位随便组织一次征文大赛,或者组织一场讲座,就算是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到了年底也有相关材料和案例可以写进工作总结。有的干部坦言,办这种活动大家只是“认认真真走过场”,参加活动的人也没有积极性,“意义什么的,宣传稿里写写就好了嘛”!二是迎合领导型活动。有的干部吐槽,不少活动其实是办给上级领导看的,参加活动是硬任务,不上也得上。比如有些单位组织的年会,因为顶头上司要“莅临指导”,节目要求反复加码,他们不得不牺牲周末和晚上休息的时间。三是“撑面子”型活动。还有的活动不仅费时费力,甚至成为领导的“面子工程”,干部光是参加还不够,必须要出彩。比如有些知识竞赛,要求每个机关单位都组队参加。有些单位甚至明确告知,这次比赛事关单位荣誉,如果没有拿到名次,就要倒扣年终奖金。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每天晚上捧着厚厚的资料“挑灯夜战”。

二、提出对策

(一)关怀多“走心”,才能不“闹心”。说到底,单位组织业余活动这件事不该很复杂,着眼于促进职工减压,方便同事交流,活动形式正该不拘一格,最不该提倡的就是为了活动形式的花样翻新,把参加的同志“累到瘫痪”,如此福利,实在是负担。基层期盼,上级部门在组织开展此类活动时,少一点教条折腾,多一些换位思考,让基层干部能够放下包袱,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其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关怀和自在。

(二)多到一线调研,了解实际需求。相关部门在筹办活动过程中,尤其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工作情况,多问问基层希望举办何种形式的活动,参加意愿是否强烈,乃至有无足够时间排练,尽可能降低参与活动的无谓时间精力消耗,基层才有意愿积极参与,达到预期效果。相比年底扎堆组织活动,他们更希望上级部门和领导把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用在日常,多俯下身子谈心交流,及时为干部释疑解惑、加油鼓劲,把基层应得的激励落实到位。

(三)不被打扰的休假,才是真正的减压。“与其耗费精力组织一场活动,倒不如把时间留给我们自由支配。”不少基层干部表示,他们平时就算是周末和晚上的休息时间,手机也不能离身,微信群消息响个不停,随时都可能有工作要处理。因此,基层真正需要的是不被打扰的休假,可以安心陪陪家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放松身心,这才能真正达到减压的效果。(供稿:郭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