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减负工作“改头换面”变为基层负担

索引号
01525767-7/20230803-00003
发文机构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8-03

莫将减负工作改头换面变为基层负担


基层减负的本意是为基层松绑,降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对于基层政务的影响,让基层干部干实事、干好事。不能让基层减负成为口号,更不能让基层减负“改头换面”成为基层的“包袱”,要做到“真减负、减真负”。

一、存在问题

自减负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大力压缩文电、会议内容,成效明显,起到了减负作用,基层精力更多向工作倾斜。但是,有的地方也存在“减负”变“增负”,工作改头换面,文电明减实增的情况;有的红头文件少了,但信笺文件、口头文件多了,开会部署工作少了,但微信下达、电话下达任务多了,导致基层依然忙于应付工作,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工作在低层次徘徊。“减负”是中央对基层的承诺,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约束,既要防止“反弹”,也要防止“变异”,真正解放基层、减少内耗、增强干劲,把精力转移到实干上来。

二、提出对策

(一)基层减负要严格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新形式。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不断的创新出了更多的新形式,例如不必要的基层减负调研,为了落实上级规定基层减负和既定的调研任务,不断的让基层提供各种奇奇怪怪的数据,一些除了完善报告用的到而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数据,这何尝不是形式主义的一种新的表现。不能让基层减负成为为基层增加负担的新借口,更不能让基层减负成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新的创新来源。

(二)基层减负要从真正的负担入手。基层减负就是要减掉真正的负担,让基层干部可以不在工作中束手束脚,不在干实事时瞻前顾后。而有些地方虽然口头上喊着基层减负,也出台了一些基层减负的政策,却都是隔靴搔痒,没有减到真地方,这就导致了基层的负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减少,反而落入了另一个形式主义的圈套。基层的需要只有基层最知道,要给基层减负就要认真的倾听基层的声音,才能给予基层最大的减负。

(三)基层减负不仅要减在基层,更要层层减负。基层减负各项政策和文件更多是上级下达的。而上级的减负能做到什么程度,更多是在其能力范围之内的,如此层层下达,就导致了减负的政策到了基层,能减的、可减的反而少之又少。就如同一个箭靶,每下达一层,做主的能力越小,除了在既定的能力范围内创新之外,真正减负的地方反而更少。由此可见,基层减负不应该只是在基层,而应该层层向下,层层减负,压力是一层一层传下来的,只有从根源上减负,同时减少各级的增压,才能真正的为基层减负。

(四)基层减负关键在于抓落实。不抓落实,再好的目标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要确保基层减负真正落地落实,就要出真招、出新招、出实招,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要为基层干部卸下“动辄就问责”的枷锁,拿掉“考核过多、留痕过度”的负担,消除“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心理包袱,激发基层的工作积极性、点燃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使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工作,敢作敢为敢担当。(供稿:郭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