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猪养殖模式 做活农户增收文章
- 索引号
- 01525767-7-06_A/2016-1230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08-31
——隆阳区西邑乡成立“万户富”生猪养殖发展联盟助推扶贫开发
西邑乡人民政府
(2016年8月31日)
按照区委宣传部的安排,结合西邑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际,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深刻讨论分析,以产业发展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实效为核心,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邑乡位于隆阳区东南部,属省级贫困乡,有省级贫困村3个、深度贫困自然村1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69户16179人,贫困发生率为32.26%。
二、主要做法
为解决贫困户的收入来源问题,乡党委按照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双推进的工作思路,倡导“建制、扶智、提志”并举,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市场”创新生猪养殖模式,与显会合作社成立“万户富”生猪养殖发展联盟,以“母猪寄养”、“仔猪赊养”、“仔猪托养”3种模式,以“三个一百”为试点,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母猪寄养:户均纯利润1.26万元
该模式由合作社统一向每一贫困户提供3头良种母猪(30-40公斤/头)。饲养过程中,合作社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做好全程技术服务指导,包括饲养管理、母猪和仔猪免疫等方面。期间,若贫困户暂时无力支付饲料款,合作社可先垫付,待仔猪出栏后再从猪款里面扣除;若贫困户以现款购买饲料,合作社给予每袋减免10元的优惠。待母猪产崽后,每胎产仔须达6头以上的,合作社每胎提取1头15公斤的仔猪,剩余仔猪由合作社按市场价向农户收购,若市场价低于保护价的,合作社按保护价收购。提取满5头仔猪之后,母猪所有权归贫困户,母猪淘汰后,合作社按市场价进行回收。
该模式由合作社统一购买母猪保险,在饲养中若发现提供的母猪不能正常发情的,由合作社重新补换,所消耗的饲料、药品和疫苗费由合作社和贫困户各承担一半。饲养过程中,因疾病及其他非人为因素导致母猪零星死亡或因大疫情及不可抗力致母猪死亡,由合作社承担母猪成本,贫困户承担所消耗的饲料、药品和疫苗费;若仔猪死亡则由贫困户自行承担损失。
按2014年市场价格测算,以每头母猪年产崽20头计算,该模式生产销售收入为3.24万元,减去仔猪饲养成本1.08万元、母猪管理成本0.9万元,养殖户户均纯利润可达1.26万元。
仔猪赊养:户均纯利润1.68万元
合作社向每户贫困户提供30头合格商品仔猪(20公斤/头),每头收取400元保证金,产权归贫困户,由合作社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全程技术指导。期间,若贫困户暂时无力支付饲料款,合作社可先垫付,待肥猪出栏后再从猪款里面扣除;若贫困户以现款购买饲料,合作社给予每袋减免10元的优惠。肥猪出栏时由合作社统一按市场价收购,若市场价低于保护价的,合作社按保护价收购,并对赊购仔猪时的价值进行计算,对保证金多退少补。
饲养过程中,因疾病及其他非人为因素导致仔猪零星死亡或因大疫情及不可抗力致大规模死亡的,由农户承担猪的成本和所消耗的饲料、药品及疫苗费用,合作社根据赊购仔猪时的价值计算后,多余保证金退回贫困户;保证金不足以支付猪价时,合作社不再向贫困户理赔。
按2014年市场价测算,该模式以每户贫困户年均饲养60头肥猪计算,年生产销售收入约10.08万元,减至生产成本8.4万元,养殖户户均纯利润约为1.68万元
仔猪托养:户均纯利润0.84万元
合作社向贫困户提供30头合格商品仔猪(20公斤/头),产权属于合作社,委托贫困户代养。由合作社负责饲料、药物、疫苗等所有工作。待仔猪育肥出栏后,合作社按照合格猪(120-150公斤)160元/头,次品猪(90-120公斤)100元/头,等外(90公斤以下)40元/头的标准支付给贫困户报酬。
因疾病或其他非人为因素致仔猪零星死亡的,由合作社承担损失,合作社不再向贫困户支付该死亡仔猪的劳动报酬;因大疫情及不可抗力致仔猪大规模死亡的,由合作社承担全部损失,不再向贫困户支付死亡仔猪的劳动报酬,但合作社可给予贫困户一定的补助。
按2014年市场价计算,该模式以每户贫困户年饲养60头肥猪计,生猪达到标准的每头饲养酬劳按照160元计算,户均劳动报酬0.96万元,减去户均水费、电费0.12万元,养殖户户均纯利润0.84万元。
“制、智、志”并举
为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西邑乡按照“建制、扶智、提志”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工作。一是创平台、建机制。以“万户富生猪养殖发展联盟”为依托,建立生猪养殖扶贫机制,以“母猪寄养、仔猪赊养、仔猪托养”3种模式,带领群众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助力群众脱贫。并统一提供母猪圈舍设计方案,交由贫困户进行新建,经验收合格后给予150元/平方米的圈舍补助。二是传技术、扶心智。扶贫先扶智,针对部分贫困户技术缺乏的问题,采取“输血与造血”并举,以合作社牵头组织集中培训,传授贫困户养殖、种植以及其他实用技术,让贫困户懂技术、能造血,早日拔穷根。三是转思想,提斗志。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在抓好教育培训的同时,帮助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摆脱“贫困传代”。同时,合作社还对积极配合回收贫困户仔猪与肥猪的村(社区),按照每头小猪1元、每头肥猪3元的标准支付给各村(社区)工作奖励,以壮大村集体经济。西邑乡创新生猪养殖模式,不仅做活了贫困户增收文章,还有效解决了村(社区)无集体收入来源、无发展资金的难题,发展壮了大村集体经济。
三、工作成效
上级部门对西邑乡成立“万户富”生猪养殖发展联盟助推扶贫开发模式表示充分肯定,并要求每种模式先在西邑乡各启动100户作为发展试点,等发展成熟、农户取得收益后,便向全区推广。今年8月,隆阳区“万户富”生猪发展联盟“母猪寄养”模式在西邑乡已正式启动,8月13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发放良种母猪84头,涉及农户28户。到11月底,启动的100户试点将投放完成。三种模式的推广将极大地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