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保运转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
- 索引号
- 01525767-7-/2022-1122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11-22
基层保运转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最先一公里”,是党心与民心、政策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保基层运转,关乎社会稳定、民生幸福。虽然中央财政对基层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大增加,但部分地方尤其是一些财力薄弱的贫困地区,仍需靠“拆东墙补西墙”甚至是举债欠款来支撑运转,压力较大。
一、存在问题
(一)税收收入收缴困难。近三年来,全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2021年税务总局又发布了26条政策新规,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主体给予缴税优惠。2021年我乡税收收入比2020年减收129.15万元,下降7.25%。今年全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之持续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2年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明显减少,同时辖区内骨干税源缺乏,以往稳定的资源税收入又受到砂场停运的影响大幅下降,2022年的税收收入截至9月只完成了159.3万元,财政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村(社区)运转经费无法保障。截至目前2022年村(社区)运转经费只拨付了2022年的运转经费22万元,一年一个村(社区)的运转经费仅为1万元,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全年的村(社区)运转经费均未拨付,导致各村(社区)目前运转较为困难,办公开支捉襟见肘。
(三)“三公”经费不能及时兑付。2021年我单位实际产生“三公”经费179775.07元,但是由于财力紧张,2021年只报销了“三公”经费22095.07元,导致三公经费2021年终报销金额明显下降,2021年实际产生的“三公”经费只能在2022年报销。截至2022年11月9日,我乡才报销处理了120145.58元,2021年产生的“三公”经费尚有37534.42元未报销。2022年产生的“三公”经费均未报销。
(四)专项工作经费不能足额保障。隆阳区西邑乡永信社区为民服务站建设补助资金30000元和西邑社区乡村振兴配套经费50000元均未拨付。2019年的复垦复绿奖励资金在财政代管户362339.6元未拨付。项目早已在2019年完工。市代表活动经费17000元在财政代管户未拨付。
(五)乡政府运转经费缺口较大。乡政府核定的一年运转经费为1200000元,截至目前只给我乡拨付了运转经费350000元,每个月平均35000元的运转经费只能够支付部分办公费。我乡的水电费一个月就平均10000元、差旅费截至目前产生了113805.98元,各种党报党刊尚未支付106161元。目前拨付的运转经费无法正常保障乡政府运转。
(六)临时工工资以及西部志愿者工资无法准时发放。临时工及志愿者工资截至目前只发放到2022年8月,剩余9-11月的276114元暂未发放。
二、提出对策
(一)做好财政“加法”,力保后顾无忧。保基层运转,离不开财政的强力支持,必须做好财政上的“加法”工作,让保基层运转工作后顾无忧。首先,要用好中央政府的临时性转移财政。要全额、及时地将中央增加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分配给我省的资金下达到市县。其次,要做好财政资金时间上的错峰配置。可以考虑把本年度市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和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提前下达,让地方政府、基层政府“手中有钱”。第三,要做好财政资金区域上的统筹配置。针对出现财政收入困难的地区,科学、合理地进行统筹。第四,要在财政收入上挖潜力、调结构。一方面,要全面梳理资金情况,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沉淀资金,该回收的一律回收国库,用于基层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另一方面,要对年度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对于不紧急、非必要的支出,能减则减,能收则收,把资金集中于保障人员工资、机构运转等方面。
(二)探索考核“减法”,杜绝形式主义。基层的主要功能,本来就是为老百姓、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来自上级部门的各种“考核”。在“痕迹管理”等压力下,基层依然要抽出大量的人手、精力与时间来应对来自于上级部门的种种考核。因此,我们唯有切实探索做好考核上的“减法”工作,才能让保基层运转工作轻装上阵。首先,要优化“痕迹管理”的事项内容。对于确有必要、符合治理现代化规律的“痕迹”事项,要进行科学管理。其次,要控制“痕迹管理”的事项频次。某些事项不需要每月考核、每季度考核的,可以归并到年终集中考核。再次,要管住上级部门的“手”。建议相关部门就职能部门摊派至基层的事项作合理区分,及时删除不必要的事项考核。最后,要压缩文山会海与无效调研,坚决杜绝“发言10分钟,落座大半天”的形式主义,力行“真调研、调研真、调真研”,把脚板踩在大地上,真正走进百姓家倾听百姓心声,了解政策效果。
(三)做足激励“乘法”,激活内生动力。当前影响基层运转的另一个深层次问题就是“压力大,动力小”。所谓“压力大”,就是基层普遍存在人少、事多、难度大的问题。所谓“动力小”,就是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职业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必须做好激励上的“乘法”工作,让保基层运转工作充满活力。首先,要切实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应考虑增加基层工作人员收入弹性,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年度结余资金补充基层工作人员收入。其次,要有效维护基层工作人员基本权益。基层工作人员既是人民公仆,也是受到法律法规保护的普通公民,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时,理应得到应有的人格尊重与职业尊严,而不是无条件地成为被批评被指责的对象。最后,要设法畅通基层工作人员的上升通道。可以考虑扩大优秀基层工作人员事业编 制的规模,让他们在工作中有希望有奔头。
(四)落实制度“除法”,精准发力提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影响基层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层工作的边界过于宽泛、模糊。基层工作,涉及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然而有大量的工作并非是机构职能内的本职工作,而是各种行政安排、临时性安排。这些工作,往往会冲淡基层运转的中心职能,导致他们无法聚焦重点。必须做好体制机制上的“除法”工作,让保基层运转工作“提纲挈领”。首先,要切实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制定基层权责清单,让基层聚焦中心、服务重点。其次,更大力度推动基层行政审批改革。深入推进基层深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赋予基层更大自主权,营造基层大胆试、自主试的氛围。最后,要构建基层公共服务的科技支撑体系。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成果,提升基层服务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