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五个紧抓”促民族同步奔小康

索引号
01525771-4-/2021-1227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瓦窑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1-12-27

瓦窑“五个紧抓”促民族同步奔小康

 

一是紧抓脱贫攻坚重大机遇,民族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扎实国开浦发项目,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70个。为一步发挥作用,积极协调挂包帮单位帮助完善附属工程建设及室内配套建设,使每个村村级活动场所做到。并采取农村经营店模式、文艺表演队模式、红白理事会模式、老年协会模式、扶贫车间模式,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所为民服务作用、议事功能、教育培训等强大功能。安装了大喇叭275个,覆盖19个贫困村123个自然村,开展大喇叭培训一期,做到村村会使用,每天定时播放广播,切实将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二是紧抓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民族村寨建设亮点频现2016至2019,瓦窑镇实施了下麦庄马转弯、松坡、小浪坝旧地基、磨房龙塘、龙舞、毛竹棚7个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2191.865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70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1491.865万元。在项目实施中,抓科学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坚持抓基础建设,补齐了民生短板,为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抓产业发展,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坚持抓文化建设,让民族特色亮出来。坚持抓管护,让项目效益显出来,使建设成果的各项功能真正发挥作用,造福群众。近年来,民族团结示范村下麦庄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森林云南建设省级示范基地”“云南省生态文明村”“云南省文明村”“保山市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先进村”。

三是紧抓民族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卓有成效。瓦窑镇横山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军首任军长”赵锡光将军的出生地为擦亮这张历史文化名片,近两年来,在市、区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共投入资金60多万元对赵锡光故居进行修缮和布展,将其打造为隆阳区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脱贫攻坚励志场所。已完成老营李家大院的修缮规划,已与住户签定迁出协议,待建房补助资金落实后,便可利用省级文保资金实施修缮。

四是紧抓民族文化活动开展,弘扬与传承民族文化成自觉。深入挖掘本土的山歌、小调等特色文化资源《细皮白》已成功出版;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分别是瓦窑丧葬习俗“细皮白”、瓦窑传统年俗“双龙会”。群众自发举办小浪坝旧地基自然村、磨房新寨自然村彝族火把节、双龙会、打秋会等,民间传承文化氛围较为浓厚。每年都认真组织地方民族文化爱好者,积极编排少数民族节目,参加“农民狂欢月”节目表演,推动民族文化交流。在保四中开展龙狮社团活动,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

五是紧抓民族文化营销,民族文化传播有了新平台。成功开通沧江8游船,在游船里开辟地方特色饮食专柜、地方民族文化展播等,让全国各地的游客欣赏澜沧江自然风光,品赏特色生态美食,感受民族文化。小湾库区沧江百里休闲游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沧江旅游文化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以端阳花市参展为契机,在展示展销地方农特产品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民族服饰、锁呐等民族文化的展示,努力推动地方民族文化走出去。(供稿:杨建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