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隆阳区芒宽乡双虹桥边,53岁的李金合握着喷枪点燃虹吸壶的瞬间,火焰舔舐玻璃壶壁的画面随短视频火遍全网,引得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这杯凝结了高黎贡山风土与十四年匠心的“火烧咖啡”,让路边小摊日均接待游客300余人,成为云南咖啡本土创新的鲜活注脚。它用看得见的烟火气,讲述了优质产区与匠人坚守如何共同成就一杯好咖啡的故事。
清晨的怒江峡谷小雨淅沥,双虹桥畔的“公路咖啡馆”已飘出醇香。老磨盘作桌,咖啡主理人李金合熟练地向壶里注入热水,喷枪火焰吞吐间,上一壶热水迅速升腾,倒入自家烘焙的咖啡粉搅拌,再以湿毛巾轻拭下壶降温,琥珀色咖啡液缓缓回流,全程不过两分钟却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摄。
路边咖啡主理人 李金合
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需要很多要素,首先就是咖啡豆要好,比如要来自高黎贡山这样的世界精品产区。
李大哥的百亩咖啡园藏在高黎贡山半山腰的杏腊寨,这里正处北纬24.97°的世界咖啡黄金带北端,火山灰土壤富含微量元素,年均21.3℃的气温,搭配充足日照与巨大昼夜温差,让铁皮卡、瑰夏等品种积累了饱满的糖分与香气,冲煮后,再加入自家养殖的咖啡花蜜调味,苦、酸、甜在舌尖层次分明。这杯凝聚产区特性的咖啡,让他在2024年潞江镇咖啡杯测赛中拿下“咖农杯”冠军。
从2011年的一把遮阳伞,到如今被评为“最具人气咖啡馆”的路边摊,李金合的十四年,是保山咖啡从“卖原料”到“做体验”的缩影。咖啡豆是自己种的,煮咖啡的水是山涧接的,调味蜂蜜是自家蜂箱产的,李金合的路边咖啡馆藏着最质朴的全产业链。十四年来,从种植到萃取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亲手把控。如今,虹吸壶中淬炼出"火烧咖啡"的醇厚风味正是其打动人心的核心密码。
李金合说:“从咖啡的品种到烘焙、冲煮,水是生命之源,水决定咖啡的很多口感。”
今年国庆,网友从各地赶来双虹桥边打卡,李金合的路边摊从日均几壶卖到六七十壶,甚至要烘豆到凌晨三点。这个“公路驿站”被正式写入保山咖啡文化体验线路,成为连接高黎贡山风光与咖啡产业的纽带。
李金合说:“我这个地方能让老百姓喝得起咖啡、咖农喝得起咖啡。让喜欢喝咖啡的人来喝高黎贡山好的咖啡,到原产地来看好的咖啡豆是怎么种出来的、一杯好咖啡是怎么做出来的,通过大家抱团取暖的方式,更好的把保山小粒咖啡推广出去。”
游客
我从江西来,我们在网上刷到咖叔在煮咖啡的视频,觉得这种煮咖啡的方式很新奇,就想来尝试一下手冲咖啡的口感。我们很喜欢这种原生态的环境,觉得很自在。
游客
我们是从广东过来这边旅游的,听说云南这边的咖啡非常好,就想来这里喝喝看。我觉得这里的咖啡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加了蜂蜜之后,非常好喝。
李金合说:“生意好了以后作息时间有了变化,以前我会到10点钟起床,但现在必须8点起来,要烘豆子煮咖啡,接待好游客。”
夕阳西下,怒江江面波光粼粼,李金合给最后一位游客递上咖啡。喷枪的余温尚未消散,他贴在柱子上的“秘籍”格外醒目:温度285℃,转速每秒1.5圈。这组精确的数字背后,是高黎贡山的馈赠,是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更是云南咖啡以烟火气唤醒本土产业活力的生动实践。双虹桥上的车流如织,恰似这杯咖啡的香气,正循着怒江流向更远的地方。



